太阳石 > 文章列表
原创散文:寻觅野菜 (浏览次数:1006)
发表于2012-6-11 6:25:00
          


    我的老家,在辽宁凌海农村。离渤海很近,几十里远。
    今春,我又回老家。家里餐桌很丰盛,又是鱼,又是肉,但我很想吃小根菜(小蒜头)。可我到地里寻觅了半天,也没找到几棵。偶尔看见了,刨出来一看,呵!细得很,根本不能吃。我问二弟,这是咋回事?他说,近些年,地里撒上了除草剂,差不离所有的野菜都绝迹了,别说是小蒜头,就连曲麻菜都是如此,更别说其它野菜了。我突然想到辛弃疾的诗:“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难怪,城里的曲麻菜,能卖上十元一斤,物以稀为贵。或许我年纪大了,太钟爱野菜了,在我的眼里,它也是“粮食”呀!
    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地里挖野菜,什么曲麻菜、笤帚菜、灰菜、婆婆丁、车轱辘菜等,有十几种,我都叫不上名了。记得,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在城里读书,放暑假回家,听妈妈说,为了糊口,顿顿离不开野菜,妈妈绞尽脑汁,变着花样,什么野菜粥,野菜膜、野菜饺子(苞米面的)等,一半粮食,一半野菜,硬是挺过来了。妈妈曾说过一句话,野菜里有三两粮,老百姓的命,啥时候都不能缺它。妈妈说的有理,早在50多年前,学校组织夏锄劳动,我们班分到鄣武县大德乡,那时候,我们学生定量是30.5斤,铲了一天的地,那点粮食哪够吃呀?班里的女生承担挖野菜任务,每天剜几大筐曲麻菜,摘净,用开水榨了,弄上点黄豆面或蘸着盐面充饥,别看我们干活力巴,但比当地农民还能干。他们感到奇怪,这帮学生是铁打的,干活还挺卖力气呢?岂不知,我们是用野菜充饥。
    眼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鱼大肉吃腻了,总想调调样,吃点什么野菜呀!再说,野菜很有营养。早市有卖的,价钱很贵,几个买野菜的,不解地问卖菜的:“地里有的是野菜,一个早晨都能剜一筐。”那个卖野菜的老大嫂,白愣了我们一眼,很不悦地说:“你没到乡下去吧,地里除了小苗外,连个草的影儿都看不着?”那个年轻人撇撇嘴,半信半疑。那位老大嫂抱怨地说:“地里的野菜太少了,费劲巴力,剜了半天,还没两三斤重。”她说的话,我信。我的老家在农村。去年,我钻到苞米地,很想掠一把曲麻菜,结果去了半天,没剜上多少,扫兴地回家了。无奈,我在园子里寻觅了半天,剜了一些野菜。
    晚饭,我端上了一盘翠翠绿绿的苦麻菜、婆婆丁,非常诱人,没多大工夫,一抢而光。别说城里人,连乡下人都青睐野菜了。野菜,虽味有些苦,但却是“绿色食品”,营养丰富。我看着野菜,浮想连翩,难道野菜绝迹了吗?应该说,野菜跟百姓是密不可分的。其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位将军被敌军围困在山上,敌军妄图断粮饿死他们。但这位将军在山上转悠,发现一位老太太,蹲在地上剜曲麻菜,问她这菜能吃吗?那位老太太,看了看将军,微微地点了头。于是,将军组织士兵剜野菜,以菜当粮,最后来个突围,打败了敌兵。我想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在必要的情况下,野菜代粮,也能填饱肚子。
    上了年纪的,都知道灾年是怎样熬过来的?他们靠挖野菜,撸树叶充饥。那个年代,野菜成了宝中之宝了,那是老百姓的命呀!
    历史车轮转到21世纪,天地发生变化了。无疑人们会享受了,为防野草生长,在地里撒下除草剂,很少见到野草了,农民不必下田铲地了,似乎看不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场面了,诚然,农民减轻了体力劳动。但有一利,也有一弊,地里很少有野菜了。不知为何,我心里有种苦涩的滋味。我儿子问我,你非得吃野菜吗?不是我想吃,而是不能没有野菜,假如遇上灾年,缺少粮食,我们怎样解决燃眉之急呀?可能有人会说,你是不是杞人忧天吧?或许是,或许不是,我的担心,不无道理的。
    我常常在想,不管是谁破坏了生物链,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都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野菜的芬芳,我到哪去寻觅呀?!
楼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进行回复或者发起新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