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与《劳动保护》的不老情
说来话长了,我在大型企业搞宣传时,就接触过《劳动保护》。那时候,仅仅是翻翻而已,并没把她作为我发表作品的园地。那是在12年前,我发现《劳动保护》设有“安全文艺”栏目,眼前一亮,心里怪痒痒的,何不把我写的小说发到那上面呢!于是,我将小说稿挑来选去,最后将《掌声》寄到了《劳动保护》,谁知,过了两个月,这篇小说竟然在1994年第1期发表了。从此,我结识了《劳动保护》。后因工作忙,又没有适合贵刊的小说,便搁置了很长时间,直至我退休以后,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小说创作上。由于长期生活在大型厂矿,对工人怀有深厚感情,自然关心他们的命运,他们的人身安全,那些不气眼的小人物,像三秃子,虎子、柱子、耗子眼等竟从我脑壳里爬出来,虚构了一篇又一篇小说。
以前,我给《工人日报》、《中国煤炭报》、《中国化工报》和《中华合作时报·安全时讯》写小说了,并屡有作品发表。从此,我跟工业小说较上了劲。后来,我从报刊目录上看到贵刊的邮箱,试着邮去了小说《保护自己》,竟然在《劳动保护》2005年第1期发表,并跟为人谦逊的责编玫尧接上了头。他对我的小说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有关要求,我调动了生活积累,释放我的全部能量,那一年光在《劳动保护》上发表了《顺风耳》、《一根筋》、《桂兰嫂子》等8篇小说,差不离《劳动保护》“安全文艺”栏目被我承包了一样。没过两年,宁远编辑接替玫尧编“安全文艺”。他是学中文的,科班出身,别看是年轻人,对作者非常热情,有事同我商量,从不摆架子,并给予我很大支持。我知道,《劳动保护》是家高质量的大牌杂志,尤其是“安全小说”,并非投去一篇,就发表一篇,优中选优。如何提高中稿率?我一方面坚持“充电”,自费订阅《中国煤炭报》和《中国安全生产报》,学习有关安全法规和重大事故案例。一方面我利用采访机会,向工人学习。三次到我曾工作过的辽宁北票煤矿采访,那高高的井架映入眼帘,又嗅到煤的气味,好像又回到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那些窑哥们的形象在我眼前晃动,逼得我去讴歌,因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然而,我所从事的是形象思维,是文学作品,关键是人物形象鲜明,既有可读性,又符合安全小说规律。我在这方面做了探索和努力,可以说,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或许,我的努力感动了《劳动保护》杂志,从领导到编辑对我都有好感,我渐渐地将自己融为“劳动保护”的人了。非但研究这本杂志,相反把新创作的小说稿首先发给编辑部。去年6月份,易安网招聘班主,我给自己报了名,一试身手。但我的条件是:非“安全文艺”版主不做。他们答应了我的要求!网站负责人袁春贤同志亲自打电话给我,欢迎我加盟这个网站,并封我为“博客之星”,将我的照片贴在网站首页上,这使我有些惶惶然。看起来没什么,那可是很重很重的担子,需要责任心和事业心,需要我的执著和勤奋,才能胜任这项任务。如果说,版主只是跟贴,或写上三言两语,那就很难支撑“安全文艺”栏目。尽管贴子点击率不是很高,跟贴又是很少,投稿的也不够多。但我没有低估“安全文艺”的作用,它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能陶治网友情愫,又能从中获得收益,两全齐美。比如,我写的《安监局长》,25000多字,分15章刊发,塑造一个鲜灿灿活生生的安全局长形象。同时,我把时间搭在小说创作上,隔三差五写出一篇,并发在论坛上。既丰富了版面,又提高我的创作热情。我还在网站建立了“安全博客”,除了把小说稿发到上面后,还写什么呢?我就写言论。仅一年多时间,我博客上发表了百篇杂谈。有人问:你哪来的那么多素材?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的言论,可以说是有感可发,有的放矢。比如,在《劳动保护》上发表的言论有:《从天气预报想到的》、《人海战术要不得》、《隐患也是病》等,其中的奥妙,就是贴近生活,从实际出发,抓住事物要害。由于立意好,非但在《劳动保护》刊用,其它报刊也多次露过脸。
我借助于《劳动保护》这个平台,宣传安全文化,发展安全文化,贡献自己微薄之力。在今天纪念《劳动保护》创刊5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写了这些文字,一是我感谢劳动保护杂志社(易安网)对我的支持与帮助,并与她结下了不老情。二是我从中悟到“安全文化”真谤,并获得无穷的乐趣。三是积极建言献策,让《劳动保护》上台阶,提水平,更上一层楼。四是竭尽全力,继续打造“安全小说”,为安全生产鼓与呼,做生产一线工人的代言人。五是积极为《劳动保护》及易安网撰写稿件,不枉为是贵刊的忠实作者和读者,为其发展贡献微薄之力,书写我的不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