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随感:话过年
一进腊月门,东北城乡,家家户户,开始忙年了。
杀年猪(牛、羊),蒸豆包,备年货,买烟火爆竹、挂钱、对联,还有年画。大人小孩,买衣服、鞋帽等。个个打扮得鲜鲜亮亮。
我在农村长大,如今,农村城镇,大同小异。从腊月初一到除夕之夜,在30天时间里,几乎天天有“节”,如,腊八节呀,小年呀,颇有讲究。腊八节,要喝“腊八粥”,它是用各种米(江米、黄米、白米、高梁米等),各种豆(大豆、云豆、豇豆等),各种干果(大枣、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肉类混合成的一种粥,这种粥集中地反映出了农业大丰收的成果。还有腌腊八蒜的习惯,将蒜剥皮后用醋泡上,腌至半月左右,那蒜呈绿色,吃到嘴里,别有一番滋味。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送灶王爷,在农村,一般要烧上几张纸,嘴里叨唠:“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送走了灶王爷。年味越来越浓了,连空气里都弥漫着肉香。大年三十早晨,家家贴对联,挂钱,贴“福”字,还有贴门神的,秦琼(叔宝)手持“锏”,尉迟恭(字敬德)手持“鞭,以祈人安年丰。家家为备“团圆饭”,不同地方,确实花费了心思,炸丸子,酱牛肉,闷肘子。采购各种新鲜蔬菜,如、黄瓜、豆角、蒜苗、茄子,餐桌上七碟八碗,红红绿绿,荤素搭配,颇有讲究。有的把年三十这顿饭,在外谋生的游子,均在“团圆饭”前赶到家里。大年三十,那天家家都要把早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大红灯笼挂上,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如今,人们伴着春节晚会,看着电视,吃着瓜籽、水果,一直到了午夜时分,开才始放鞭炮,在农村轰隆隆的鞭炮声要持续两三个小时,点亮了漆黑的星空,接财神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饺子馅里放上钱币,大人吃到它,表示这一年会发大财,小孩子吃到它,表示更聪明,更漂亮,学习更好。东北人爱吃冻梨、柿子。初一至二月初一,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据说剪头会克(死)舅舅。年三十这天,大家都要说最吉利的话,做最吉利的事,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还有通过网络给自己亲戚朋友拜年,成了最最时尚的事,听到最美好的祝福,到了大年初一,大家要换上新衣服,尤其是小孩子,给长辈拜年,会得到好多压岁钱,到处可以听到一片“问好”声,笑声,每个人脸上都露出喜庆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