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基于风险评估的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优化(6月作品)

  摘要:针对目前大部分企业在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时缺少风险评估导致应急预案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以某地勘企业为例,阐述通过风险评估从而进行应急预案体系优化的过程,探讨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意义,为企业编制应急预案过程中如何应用风险评估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生产安全;应急预案;风险评估

  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及安全管理的发展,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政府部门在安全监管上对企业应急管理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3年10月1日,新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出台并开始实施,标志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入“从有到优”的新阶段,国家在对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已经将提升应急预案质量作为了工作重点。新《导则》针对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缺少风险评估导致预案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这一问题,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明确将“风险评估”作为应急预案编制步骤之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2014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应急综合[2014]4号)中进一步提出应急预案编制需深入开展危险因素辨识,注重将风险评估报告纳入备案内容。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更是明确提出将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应急预案备案审查的必要条件之一。由此可见,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性。

  目前,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由于编制人员专业能力的限制,极少进行真正有效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事故风险描述部分,均是凭主观经验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宽泛的概述,在具体的应急预案编制上存在两个极端:一是不分主次,对所有危险源均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二是与风险描述相脱节,仅编制一个综合应急预案。

  企业编制的各种应急预案,最终均要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编制之初,“要编制哪些预案”是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进行风险分析,盲目的对所有危险源均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没有重点和主次,导致预案缺乏针对性、很多专项预案只是作为文本被束之高阁,而真正有用的专项预案也不能得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重视,从而预案也就丧失了其有效预防、降低事故影响的作用。

  针对此问题,笔者在近期做应急预案咨询工作的基础上,以某地勘企业为例,阐述通过风险评估从而进行应急预案体系优化的过程,探讨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意义。

  2.风险评估及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2.1风险评估的定义

  风险评估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或影响范围,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指数矩阵法等。根据该地勘企业作业特点,选择LEC法进行风险评估。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风险的半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危险程度级别划分清楚、醒目。它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个因素指标值之积评价系统风险,即D=LEC。其中,D —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 —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 — 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各参数的取值情况见表1-表4。

  表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L)

分值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分值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10

6

3

1

完全会被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0.5

0.2

0.1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表2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E)

分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分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10

6

3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2

1

0.5

每月暴露一次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C)

分值

可能结果

分值

可能结果

100

40

15

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3

1

严重,严重伤害

重大,致残

轻伤,需救护

  表4 危险性分值(D)

分值

危险程度

分值

危险程度

320

160320

7016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20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

  3.应急预案体系优化

  3.1风险评估前的应急预案体系及缺陷分析

  地勘企业属高流动分散的行业,其工作条件多变,环境恶劣,涉及的事故风险较多。进行风险评估前,企业仅凭经验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概述,包括火灾、人身伤害事故(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等)、野外作业事故(溺水、人员失踪等)、基坑坍塌、自然灾害等,并针对所有风险均编制了专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风险评估前的应急预案体系

  企业在专项预案中按照常规模板将火灾专项预案放在了第一位,在具体的预案中分析了办公室火灾、施工现场火灾等,但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并没有分情况进行编制,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而火灾事故对该企业来说并非多发事故;野外作业事故专项预案中分析了溺水和人员失踪,但是考虑到该企业的作业活动范围,人员失踪的可能性并不大;人身伤害事故专项预案力求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类型,个体伤害类型和群体伤害等混在一起,没有分重点和主次,接下来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的编制很难较好的进行;自然灾害专项预案中包含了暴雨、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而关于自然灾害方面,企业的主要职责是在灾害来临前做好防灾工作。图1的应急预案体系,针对性较差,并不能一目了然的让企业确定自身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应急防范重点,具体实施起来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

  3.2风险评估结果

  通过对该企业历年的事故情况分析及对同类企业事故情况进行调研,本文以“以往事故发生频率”(曾经发生过、未发生过、经常发生、其他单位曾经发生过)这一指标来辅助确定相应的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的值,编制风险评估表(如表5所示),对企业主要生产活动(钻井施工作业、岩土施工作业、野外地质调查)进行风险评估,得出各类危险因素的风险度值,从而进行重要性排序,如表6-表8所示(注:表中因为主要为体现风险度大小,此处不体现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具体内容)。

  表5 风险评估表

作业活动

危害因素

事故类型

以往事故发生频率

危害发生

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

危害后果

严重性/C

风险度

D=L×E×C

危险性

预防、控制措施

 

 

 

 

 

 

 

 

 

 

 

  表6 钻井施工作业风险评估表

作业活动

事故类型

以往事故发生频率

危害发生

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

危害后果

严重性/C

风险度

D=L×E×C

危险性

钻塔、井架上作业

 高处坠落

曾经发生过

3

6 

15

270

高度危险

施工现场宿舍

火灾

其他单位曾经发生过

3

6

15

270

高度危险

施工现场配电、机泵

触电

曾经发生过

6

6

7

252

高度危险

钻井作业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经常发生

6

6

3

108

显著危险

钻井施工作业 

雷击 

未发生过

1

6 

15

90

显著危险

钻井设备安装、拆卸作业 

起重伤害

曾经发生过

3

2

15

90

显著危险

钻井设备安装、拆卸作业 

车辆伤害

曾经发生过

3

2

15

90

显著危险

钻井设备安装、拆卸作业 

井架倒塌 

未发生过

1 

2 

40

80 

显著危险

电气焊作业

火灾爆炸

气瓶物理爆炸

未发生过

1 

2

40

80

显著危险

电气焊作业

触电

曾经发生过

3

3

7

63

可能危险

现场作业环境 

火灾 

曾经发生过

 3

3 

7

63

可能危险

  表7 岩土施工作业风险评估表

作业活动

事故类型

以往事故发生频率

危害发生

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

危害后果

严重性/C

风险度

D=L×E×C

危险性

基坑开挖

边坡失稳坍塌

其他单位曾经发生过

1

6

40

240

高度危险

施工现场配电、机泵 

触电

曾经发生过

6

3

7

126

显著危险

机械伤害 

曾经发生过

6

6

3

108

显著危险

电气焊作业

火灾爆炸

气瓶物理爆炸

未发生过

1 

2

40

80

显著危险 

触电

未发生过

3

3

7

63

可能危险

施工作业

供电供水中断

未发生过

1

2

7

14

稍有危险

  表8 野外地质调查风险评估表

事故类型

以往事故发生频率

危害发生

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

危害后果

严重性/C

风险度

D=L×E×C

危险性

毒蛇咬伤

曾经发生过

3

3

7

63

可能危险

交通事故

其他单位发生过

3

3

7

63

可能危险

人员失踪

其他单位发生过

1

3

15

45

可能危险

滑坡

未发生过

1

1

40

40

可能危险

崩塌

未发生过

1

1

40

40

可能危险

雷击

未发生过

1

1

40

40

可能危险

蚊虫叮咬

曾经发生过

10

3

1

30

可能危险

  3.3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

  依据上述风险评估结果,对原有应急预案体系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1)因野外地质调查作业各项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为“可能危险”,等级较低,因此无需单独编制专项预案;

  2)企业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高处坠落和触电的危险等级最高,为“高度危险”,钻井施工中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因发生频率高,风险值为108,达到“显著危险”,其次是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等,因此得出人身伤害事故是企业应高度关注的风险,因此将人身伤害专项预案放在了第一位,并且编制高处坠落和触电现场处置方案。

  3)岩土施工作业过程中基坑边坡失稳坍塌的风险等级为“高度危险”,触电、机械伤害风险等级为“显著危险”,因此岩土施工专项预案明确为基坑坍塌专项预案,其他风险的应对在人身伤害专项预案中已经包含。

  4)自然灾害方面,根据企业的作业范围和特点,其直接遭受地震、泥石流、洪水的可能性并不大,最其作业直接有影响的是大风和雷电天气,因为将自然灾害专项预案确定为“防风、防雷专项预案”,重点针对大风、雷电天气进行预防,编制事故发生前的防范措施。

  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如图2所示,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体现了企业的生产作业特点,也使后续的具体应急预案内容编制更具针对性。

  图2 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

  4.结论

  通过风险评估进行于应急预案体系优化这一过程,总结其对应急预案编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了企业“要编制哪些预案”的问题,企业的应急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通过风险评估,对企业潜在的危险源进行梳理,评估出各类事故的风险等级,有针对性的对高风险的事故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才能最大的发挥应急预案降低事故损失的作用,针对性强了,企业的重视度就高了。

  2)应急预案体系确定后,由于风险评估确定了各类危险源的具体风险等级或分志,企业在预案内容编制过程中,也能进一步突出主次和重点。

  3)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使企业更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中潜在的各类事故风险,进而加强相应的安全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4)风险评估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增强了员工安全防范知识的同时,也会在一定意义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GB/T29639-20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2.罗云、樊运晓,马孝春,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樊运晓,应急预案编制实务——理论实践案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严晗,李明.建筑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范围研究,建筑安全,2007年第8期:18-20.

  5.杨晨.野外钻探施工机组人身伤害应急预案,中国煤田地质,1004-9177(2007)S2-0106-03.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gaorui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