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近日发文要求,“今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1098人以下”。这个数字比去年1120人以内有进一步下降。这个文件一出,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作为一名安监系统一员,笔者知道,下达年度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控制指标,并非河南一省之独创,全国各地都是这样,有的说分别下降百分之几、十几代替,只不过是说法略有不同。
就目前而言,要实现“零死亡率”,的确不容易。但想到这一量化的背后,每一个数字对应的乃是鲜活的生命,乃至一个个期盼平安幸福生活的家庭,1098人的逝去可以被容许,如此量化,甚感残忍。再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再看这死亡控制指标,更感觉如鲠在喉。
不可否认,“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要生产就难以完全避免一定的伤亡。但定出死亡人数作为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从而成为安全生产好坏的重要依据,于“理”也许说得通,于“情”实则令人难以接受。
大量事实证明,安全事故频发,既有投入不足等物的方面原因,也有安全意识、安全管理等人的因素。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人祸而非天灾。是人祸就可以避免和预防。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告诉我们,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目标,应当是竭尽全力避免、消除,而不应存在千余“死亡指标”的弹性空间。“零死亡”的要求或许不易实现,但至少应着力趋近。作为安全生产的相关主管部门,理应将严格监管的要求一以贯之,认真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加强执法巡查、严格责任追究,才能及时消除隐患,实现由“重生产、轻安全”到“安全第一”的转变。记得中国安全生产报曾报道过美国杜邦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理念和经验。杜邦的安全管理被称为全球工业界的典范,甚至许多航空公司都在引进杜邦的管理系统。在杜邦公司,所有的安全目标都是零,包括零伤害、零职业病和零事故。在杜邦看来,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他们有近乎苛刻的安全指南。安全指南告诫员工:“若不能肯定某工作是安全的,就不要做。”从修一把锁到换一个灯泡,在杜邦都有极其严格的程序和控制。在走廊上,没有紧急情况时不允许跑步,上楼梯必须扶扶手。有200年历史的杜邦公司,超过60%的工厂实现了“0”伤害率。杜邦目前在中国的27家独资及合资企业和3个分公司,雇用约7000名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均实现“0”伤害率。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极其珍贵的,无价的生命绝不能用指标来量化。安全生产指标就应该是“零起点”,对安全责任事故就应该是“零容忍”。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只有实现了零死亡,才算真正完成安全生产任务。没有实现零死亡,只是减少了死亡人数,那么地区之间,单位之间的安全生产状况,只有量的不同,而没有质的区别,都应该受到严厉追究、处罚和法律制裁。
在生产中,死亡一个人,对一个单位、一个行业,所占百分比可能是微乎其微。但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就是百分之百。安全生产必须强化红线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产安全放在首位,绝不要带血的GDP。把安全生产指标设为零,看似仅仅只是统计方式的改变,外在形式的不同,其实有着深刻的内在含义。它有助于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理念,也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对劳动者生命的尊重。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gaorui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