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企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的逐渐增多。但是,随着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投入使用、新工艺的不断拓展,而相应的设备管理体系却没有及时跟上,导致设备管理上的安全隐患和缺陷时有暴露,各类设备事故也逐年增多,潜在的安全隐患不容回避和轻视。
有些企业管理人员片面认为装备上去了,安全就可高枕无忧了,在新设备投用时,没有及时制订相配套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忽视对存在隐患、潜在风险的事前预防性控制,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设备事故埋下隐患;部分员工责任心不强,学习不够,加之自身操作技能的低下,造成了企业“一专多能”的设备操作多面手和设备综合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
因此加强设备管理,预防各类设备事故,改变当前设备管理乏力,机械化效率低下的现状,堵塞设备管理和运行中的风险隐患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作为长期工作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员工,笔者认为企业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首先,提高设备管理意识。企业要把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制当作大事来抓,充分认识当前加强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用发生在企业内部和员工身边的典型设备事故案例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切实树立设备管理优先的管理理念,使每位员工都能很自觉地遵守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主动报告设备隐患,将设备管理环节前移,形成“人人重视设备管理,人人参与设备管理”的良好氛围。要摒弃设备管理不重要的旧观念,把设备管理看成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落实岗位人员的设备管理主体责任,实行人人问责的管理机制,将设备管理工作常态化,提高员工的设备管理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确保设备管理有序推进。
其次,完善设备管理制度。要遵循“设备未上、制度先行”原则,对现有设备管理制度中的疏漏以及不适应、不合理的情况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按照设备、技术同步的要求,对新的设备及时制定新的安全技术措施,形成完整、系统的设备技术管理体系,完善考核处罚制度,强调执行技术措施的严肃性。要结合生产场所点多面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较大的实际状况,优化管理布局,严格区域分工,以机定岗,因岗定人,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出现的意外,建立风险预警及应急管理制度,使隐患漏洞及时得到堵塞。同时,要建立人、机、物相配套的安全管理机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项操作中。
再次,建立管理技术体系。要建立设备定期检修和维护制度,充分利用每班岗前检查、每周例行巡检和月度停产检修等时间定期对各作业点的设备进行监测、检查。强化每一位员工“时时被检查、事事被监督”的意识,有效防范安全风险。要将设备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区队、班组和员工本人的月度综合考核,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签订设备管理责任书,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部门、员工,月末在考核考评的基础上,落实奖惩,并与评优评先、工资收入等挂钩。对执行制度差、有违章等不良行为的员工在经教育后仍未改正的,及时采取措施或调离设备管理岗位,切实清除不安全隐患。
最后,加强员工技能培训。要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重要设备操作岗位人员的选拔标准和程序,把好用人关,坚持按照员工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性格特点等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使之与相关设备操作的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岗前培训和考核制度,所有上岗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有关规章制度,提高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定期开展设备管理及操作练兵活动,激发员工提高业务技能的热情,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参加各种设备操作竞赛和考试,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企业还应增加有关设备操作知识的培训教育,培养员工岗位安全意识,保证各项设备管理制度的自觉执行到位。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gaorui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