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想回“娘”家看看,但又怕打扰他们,迟迟没有成行。然而,想家的情愫在蔓延,好像不到那里去,心像长草一样。我总算找到了机会,再一次同窑哥们喜相逢。
我说的“娘”家,是辽宁北票冠山煤矿422采煤队。1963年,中专毕业的我,在那个队摸爬滚打,经受人生的考验,懂得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岁月晃白了我的头发,历史车轮转过了半个世纪,但窑哥们的形象仍挥之不去。我没有忘记,那年月,我们采的是五糟A,有时打眼放炮,有时用风镐落煤,打矿柱算是一门功课,如果打得不实,最容易顶板冒落,那可就崴了。瓦斯时常捣蛋,浓度时高时低,惟恐瓦斯超限,提心掉胆的,真怕采场出事。我经历过一次煤与瓦斯突出,由于事先撤离了采场,否则20几个窑哥们,不是被瓦斯薰死就是被涌出上百吨煤炭埋住。顶板也很不安分,有时周期来压,那场面是非常可怕的。有一次,顶板来压,有10多棵矿柱扭成麻花状,为了保住采场,马师傅带领工友们,右胳膊夹着矿柱,左手拎着大锤,匆匆窜了上去,说时急,那时快,不大工夫,补上几棵矿柱,顿时采场恢复了平静,又能打眼放炮了。我非常羡慕师傅们的举动,他们说这点事算得什么,他们在做四糟半(煤层)时,是薄煤层,采高不到半米,腰直不起,坐着用风镐支煤,仰脸打矿柱,尽管如此,但从未被困难所吓倒,采了一层煤又一层煤,培养和锻造了一支特别能战斗队伍,实现了薄煤层创高产,是原北票矿务局的一面红旗。
光阴荏苒,转瞬间过去半个世纪,队长换了一任又一任,窑哥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如今的422采煤队鸟枪换炮了,有高档的采煤设备,支护的方式变了,使用液压支柱;作业程序变了,人员变少了,但他们的硬骨头精神没有变,驾驭和掌握采煤新技术。他们在倾角30多度,6平方米断面上,每个班重复移动设备,充填支护,如今在在千米深的煤层开采,日产煤在300吨左右,人均5吨以上,平均工资六七千元,年产煤在12万吨以上,快抵上原冠山二井的年产量。在漆黑的井下,上演了一部煤海传奇,那黑色的瀑布,顺坡而下,那是何等的壮观。应该说,干窑的,最大的幸福莫不过安全了。这个队做到了安全生产。采场做到了“先抽后采”,降低了瓦斯威胁,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每个采场设置避灾峒室,一旦发生事故,有躲避的场所。每个矿工下井,必戴防尘口罩、自救器。最使我欣慰的是,全队6名干部,班班有干部跟班,发现险情情,及时处理。
长江后浪赶前浪。这个采煤队没有孬种,个个是英雄好汉。曾涌现了全国煤炭战线劳动模范马士俊。现任队长张华军,又是采煤战线的一把尖刀。荣获全国煤炭工业首届“百名优秀青年矿工”称号。他当班长时,打液压支柱,一气打了13棵,质量好,又符合规定,创出全队最高记录。有一次,采场遇到了大断层,采场压力大,煤壁片帮,情况十分危险。他像老队员那样,打临时支护,一气打了17棵柱子,确保采场安全无恙。
冬至那天,天气奇冷,飘着雪花。又回到魂牵梦绕的“娘”家。我在队部待了一下午,所见所闻,感慨多多,仿佛又回到了我矿工之中。这次我没枉来“娘”家,看到队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心里乐开了花。大有“常枕诗书圆美梦,每逢知己发狂吟”之感。张队长还把手机号告诉我,有啥要求都可以找他。我格外兴奋,他没把我当外人,我仍是422采煤队的一员!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gaorui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