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已年过花甲,是居于平昌农村纯朴善良的农民。在我记忆的长河中,父母养育我们姊妹三人,付出了艰辛的劳作,用“披星戴月”、“汗流浃背”等词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母恩、父爱,也是我根深蒂固、终身难忘之事。翻开日记本,记录着父母亲心系儿女的点点滴滴……
小的时候,我有逃学的习惯,没有父母的棍棒相加、拳打脚踢,只有父母语重心长的话语。纠正我的怪癖是父亲讲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孟轲,逃学回家,孟母很生气,拿出剪刀把刚织好的布当着儿子的面剪断了。小小孟轲问母亲怎么这么做,母亲说:“你中途停学,同我中途断织是一回事。君子只有通过学与问才有广博的知识,以后做事才会顺利。现在你逃学,将来怎么有出息,好比我织布一样,布断了,吃饭穿衣的来源也断了。”父亲一则古代著名思想家孟轲的《孟母教子》的故事感染了我,熏陶了我,震撼了我,激励我专心学习,学有所成。如今,我是矿区一名新闻通讯员,每当看见报刊杂志上频频出现我的大名,自享其乐之时,不时激荡父母亲对我的哺育教导之恩。
中学的时候,是寄宿一周才能回家。每到周末,最盼望的是妈妈那碗热气腾腾的“油大面”,那时候这碗面浸透着母亲对儿子的最大关爱。今天,每次端着挂面,眼前就浮现妈妈关心儿女慈祥的面容;闻着面香,脑海里就闪现妈妈温馨的关心与问候。
自从当上了矿工,每天在3000米的井巷中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父母亲又多了一份牵挂。“注意安全”,既是父母通话的口头禅,又是父母对我的谆谆告诫,同是父母对我血浓于水的祝福,饱含母恩的深情,父爱的关怀。
记得2006年冬天,我一升井,在检身站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最亲近、最熟悉的面孔——父亲。看着爸爸的“农民装”,定是挂牵儿子,来得匆忙。飞奔过去,喊声“爸爸!”,顺势沾满煤灰的手握住了爸爸的手。父亲打量着眼前的我:只是眼珠在转,满脸黝黑,终于认出了我,不听话的泪水已从他那记录岁月的脸上涌流出来,是激动?是痛心?是思念……也许一切都有。
原来是父母从朋友电话得知,我受伤了,母亲催爸爸来矿看望。谈话间,爸爸还怪罪我没告诉他,我“敷衍”说没什么,因我面对父母总爱报喜不报忧。父亲得知我只受了点皮外伤已好,也就放心了。次日,本想陪爸爸转一转欣欣向荣的矿山,由于繁忙的家务,促使爸爸辞程返乡。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儿女。看着父亲渐渐逝去的脚步,不禁使我想起父亲替妻子弯腰扶犁的身影,不禁使我想起母亲笑拿零食哄带孙子的目光。泪眼朦胧中,我清楚的意识到,父母恩,的确最伟大!是您们给了我一片蓝天,是您们给了我一方沃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当读到、听到这首孟郊的《游子吟》,我就想念父母亲。因父母给了我生命,因父母给了我强健的身体,因父母抚育我授知成才,因父母引导我成功就业……而我则成了他们永远的牵挂。
我写过许多文章,但从没有对父母写过什么;我交谈过很多话语,但也从没有对父母说过什么感谢的话。但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意,点点滴滴我都记在心头。在成长的路上,我将“注意安全”,认真工作,用真实的行动来回报双亲,在我无法陪伴左右的日子里,愿爸爸、妈妈每一天平平安安。
百善孝当先,感恩记心间。愿我们普天下的儿女,感恩父母,多打电话,问报平安;慰籍老人谈个闲,胜似买衣又取钱。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gaorui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