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制度的困惑(4月作品)

  某矿招收了102名技校毕业生,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职工学校对新工人进行了入矿基础教育。课程有:矿情矿貌、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安全、法律法规等。培训的目的是建立新工人对企业的认同感,掌握岗位技能,以尽快地融入到企业组织中去。职工学校聘请了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讲课,指派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对培训的组织很周密。一个月后,规定的课程学完,为检查培训效果,进行了考试。考试那天,矿长亲自到考场监督考试,完全执行了考场制度,结果有24人,近四分之一不合格。按照矿上的规定,不合格的交150元培训费,重新进行培训。

  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学校的责任还是学员的责任?

  24名因不合格参加再培训的新工人,都为没认真学习而后悔。职工学校对这件事进行了讨论,有的埋怨学员不愿学,也有的说学员的素质并不差,是管理上出了问题。

  这批新工人都是本矿子弟,从他们的父兄那儿了解了矿上的培训套路,知道底细,各种培训都是到时候一齐结业,不会发生“不合格”的情况。包括家长对这次的“严要求”都感到十分意外,没想到考试这么严,矿长亲临考场监考。

  新工人的思维逻辑是:应付地学,应付地教,应付地考。一张试卷,抄书抄笔记,走过场。新工人一进矿就形成了学不学“都让结业”的培训理念。

  假设这次考试矿长不来监考,情况又如何?培训部门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揭露自己的问题,把制度束之高阁,没有执行力,是自欺欺人。如果一开始就按照对的去做,结果会截然不同。

  学员不愿学,是制度失去了约束力,管理上出现了故障。出现大面积不合格,不能怪学员,正如有人说的“学员素质并不差”。如果一开始就讲清楚教学目的目标,明确不合格的“待遇”,在教学过程中严密组织,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培训任务是可以顺利完成的。

  当新员工开始走进新的环境时,对企业的认知往往取决于进矿的最初几天中,这时他最容易形成对企业的印象,他最先接触的是培训部门,培训部门的培训制度、管理行为,给他带来的是对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理念的看法,所以培训部门在迎接新员工时应该以自己的行为给新员工展示企业的整体形象,以便进入部门之后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规范个人的行为、态度,健康地成长。当然,假如企业文化出了问题,培训部门也就难以独善其身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forest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