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90年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钢铁厂的,说是钢铁厂,其实是有铁无钢,只有3座100m³的小高炉,年产铁量不到20万吨。我到技改工程处工作,除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外,另抓全处的安全管理工作,按照领导的说法,新来的学生悟性高,原来的安全员,一直有病在家,再说人已经50多岁了,经常跑现场,也不现实。就这样我就稀里糊涂地干上了安全这一行,这一干,就是18个年头。回想起风风雨雨走过的历程,感慨万千,看到原来的小厂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全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心里得到莫大的欣慰。
90年代初,因为是小铁厂,产品比较单一,全厂安全机构不健全,生产只有四个生产车间,车间没有兼职安全员,更不应说专职安全员了,当时是车间主任兼管安全工作,一时生产紧忙不过来的话,就安排“老弱病残”的人临时抓一下,其实安排的人根本没有安全方面的知识,更何况他们认为是“闲差”,又是得罪人的事,也就根本不到现场去,安全也就成为可有可无的事。现场发生安全事故了,车间主任忙前忙后,又是到现场事故调查,安抚家属,又是召开事故分析会,制定防范措施。事故过后,一切平安,又无人问津。没有专门的安全例会,只是在布置生产工作时简单提一两句安全,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实质性内容。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很少有人问津,因为“安全不产生效益”,厂里也不愿多拿出资金去作“无谓”的整改,安全培训更谈不上,只是走走过场而已,因为连像样的培训场所也没有,培训的教师理论知识谈不上,只是泛泛的讲讲现场安全。厂里的安全基础工作非常薄弱,车间的安全那就更谈不上。随着96年炼钢项目的上马,尤其是2002年轧钢工程的竣工投产,公司规模由90年代初的不到20万吨铁的单一铁厂发展成为铁、钢、材达200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了,安全管理工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今非昔比,近20年的变化,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公司有专门的安全环保处室,四个分厂均设有安全科,车间有专职的安全员,安全员的配置年富力强,至少是中专以上学历。公司约有10人取得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安全各项基础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无论是安全培训,还是隐患整改,无论到特种设备的管理,还是到工程项目“三同时”的落实。然而最感到欣慰的是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有了质的飞跃,大的突破:变事后型管理为预防型的安全管理;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过去只顾生产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在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模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模式。另外公司对新建的重大工程项目通过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这在10年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每年公司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在不断递增。就拿轧钢厂来说,2008年比投产初期的2002年多投近15万元,这比1990年当时铁厂四个车间的安全投入总和高出近20倍,这也是钢厂的老员工所想不到的。安全员的待遇不断得到提高,就轧钢厂安全员来说,每月除有特殊津贴外,奖金高出普通干管人员20%,这在10年前是没有的事。
随着安全生产法的普及,职工的安全素质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不断加强,“我要安全”的主旋律已在广大员工心中唱响。我想,随着岁月的流逝安全的变迁仍在进行.......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摆渡船夫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