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科技成果,脱离了现场实践检验行不行?离开了一线职工参与行不行?”日前,在某企业技术部门召开的技术创新成果评审会上,参与评审的企业负责人接连抛出的这两个问题,让技术部门负责人一时无言以对。
原来,在参与评审的16项技术创新成果中,好几个技术项目是几个部门技术人员坐在办公室搞出的“成果”,这些项目既缺乏一线职工的参与,也没有经过现场的使用实践检验,其结果必然是“成果”停留在纸面上,落实不到现场。
当企业负责人质问到,开展技术创新为什么不依附现场,并吸纳一线职工参与时,技术部门负责人竟表示,创新发明只是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利,与一线职工无关。对此,企业负责人批评指出,创新离不开一线职工的参与,企业要发展更离不开一线职工参与创新。
当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下,在一些企业,一旦提及创新,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认为就是技术部门和科研人员的事,缺乏一线职工的参与,看不到一线职工的身影,也没有出台引导和鼓励一线职工参与创新的奖惩激励机制,使一线职工沦为科技创新中可有可无无的边缘化群体,忽视了一线职工的参与创新热情,甚至泼冷水,这种认识和行为有失偏颇,严重挫伤了广大一线职工的创新积极性。
由于缺乏一线职工的积极参与,当前企业很多科研成果依然存在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有些技术部门和科研人员脱离生产现场,关起门来搞研究,甚至为了项目而项目,为了奖项而奖项,如卡拉OK般自娱自乐。这种“重前轻后”的创新机制使大量科研人员“重心前移”,不愿再耗费精力去想成果能不能“走出”实验室。这样一来,再好的科技成果只能成为无法现场应用的“睡美人”。
然而,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关键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广大一线职工身在企业生产现场,是企业创新创效的最基本单元。哪些环节影响生产效率,哪些设备设施需要改进,哪些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和完善,哪些工艺需要流程再造,哪些生产组织需要优化,他们心里最清楚、最明白、最着急,也最渴望能通过创新得到解决。
与企业管理决策层具有统筹计划性的创新不同,一线职工创新没有相对完整的战略规划、系统的管理理念和计划安排,而是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改善措施,是生产实践中真正的因势利导型的驱动创新,他们引领创新的路径更便捷,方法更实用,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和企业需要,有时甚至会为企业管理决策层创新起到画龙点睛的示范作用,理应得到支持、信任、重视和表扬奖励。
实践证明,一线职工立足岗位,具有与生产实践最经常、最直接、最密切联系的特点,他们最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推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一支重要力量。据北京市总工会不完全统计,2014年该市职工完成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项目14915个,获得国家专利8245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2238个,涌现了像蔡祖泉、刘海珊这样的一线职工创新能手,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如何使企业科技成果跨过从实验室到现场运用之间的鸿沟,积极鼓励和呵护好基层一线职工的创新热情,使一线职工成为推动企业乃至社会创新的实践者和引领者。笔者认为,要做到几下几点:
在日常工作中多营造、创造有利于广大基层一线职工发挥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环境和氛围,积极搭建一线职工创新平台。要教育和鼓励一线职工,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要让人人敢于创新、人人勇于创新成为一种风气,助推一线职工自觉自愿发挥聪明才智,不断产生新想法,形成新理念,创造新产品,使一线职工在企业创新发展中,有所作为,大展宏图,取得更多硕果。
要让职工群众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作支撑。要把一线职工创新工作纳入企业科技创新、立项、考评、奖励等体系中,支持、保障、服务职工技术创新。形成有效的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因为只有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得到支持,只有职工开展技术创新得到应有的回报,只有职工技术创新的成果能够在应用中得到体现,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从而把创新活动长期开展起来。
创新关键在创并出新,必须围绕企业生产发展确立创新的方向,围绕生产目标确立创新的项目,围绕生产需要确立创新的标准,以解决生产现场或基层问题为出发点,树立引导创新的正确方向。既要科学组织,在重大疑难问题上发挥上下协同作战的优势,同时更多的鼓励一线职工立足现场,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点上的问题,发挥企业各层级、各层面的积极性,使创新成果能及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去。
企业竞争也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这不仅需要高精尖的专业科技人员,也要有一大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学习型、创新型的一线职工的广泛参与和再创造,只要点燃了更多职工的创新热情,让千万个脑袋一起“转”起来,企业发展就会拥有无尽的活力。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前车之鉴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