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阵子太忙了;我在等上级的要求呢;事先没人告诉我啊;这跟我没关系,完全是他的事;这事与我的部门无关;我不会做,没人教过我;我只管做事,作不了任何决定;反正我已经尽力了……”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话,遇到工作不好做、或者难以完成的时候,有些人习惯于找各种借口,心里总会想着,找别人的理由。确实,或许有些原因是别人造成的,可是急需解决的这项工作是谁的呢?是谁没有完成工作任务呢?如果你愿意去干一件事情,你就能找出千万条方法;如果你不愿意去做一件事情,你就会找出千万条借口。
就好像当前去产能中,有些企业遇到了困难,不是想着如何通过变革摆脱困境,而是找各种借口畏首畏尾,不思进取,坐等上级帮扶,企业越来越被动。如果,在面对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够更加积极一点,不找任何借口,那么工作是否会进行的更加顺利呢?毕竟要完成的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企业自己。
从前有个小媳妇,巧舌如簧。一天她做午饭后,先给公公盛了碗饭,公公吃了一口赞道,真香,今天我要吃三碗。小媳妇听了得意地说,没想到我做的饭这么合您的胃口。公公吃第二口时忽然“哎哟”一声,哪来这么大一粒砂子?小媳妇忙答,小姑刚才淘的米。公公用筷子在碗底翻了两下,嗅了嗅说,怎么有焦味?小媳妇顺口说道,那是妈多添了一把柴。
现实中,类似“小媳妇”的不乏其人,他们遇到问题不想担责任,把自己的问题说成别人的问题,在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时,又往往想着如何找借口,说成上级不重视、下级不理解、左右不支持,一大筐子话,惟独没有一句把责任放在自己身上。凡事信口雌黄,遇事则推诿扯皮,滋生惰性。
其实,每一个借口的背后都是各种各样的负面心态,主要是守旧、惰性、消极或畏难,喜欢找理由,工作作风拖沓,得过且过,推卸责任。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再多的理由和借口,问题依然存在,工作仍然要完成,是不能逃避的责任。但借口一旦出现,会使人习惯推卸责任、转嫁过失,成为一种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时时处处宽容自己。长此以往,就会对自己和单位的工作造成严重危害,难以实现预期工作目标。
遇事找借口,不及时加以遏制,久之则会成一种“借口文化”,对单位或企业的执行力建设来说,危害严重。但反之,责任心就是借口的天敌。当前,很多行业或企业处在重要的调整转型期,各级干部职工要勇于担责,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完成各项新工作和新任务。就像一粒沙子落入了河蚌的贝壳中,它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最后它沉淀下来,慢慢把困难酿成了最美的珍珠。
所以,要使“借口文化”在日常管理行为中销声匿迹,就必须从执行力建设方面入手。特别是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速趋缓、市场竞争激烈、多重矛盾相互交织的内外部形势下,各行各业更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在推进管理、深化改革、加快转型、激发活力等工作中,坚决摒弃借口文化,遇到问题,迎难而上,出现问题,主动担责,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强化执行力,再创新业绩。(杨涛)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前车之鉴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