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别让培训课堂成“秀场”

时至年末,很多单位开始总结一年的工作,及早谋划来年的各项工作,在某企业培训部门召开的培训工作考核会上,个别基层单位在汇报培训工作时,大书特书今年以来举办了多少场次培训,编写了多少教材,挂了多少标语,培训了多少人员,但对培训有哪些方式和具体的内容,有哪些效果,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却一笔带过,让人感觉如此“培训”华而不实,颇有“作秀”之嫌。

近年来,在一些企业或单位,培训沦为照本宣科的走形式,培训课堂成为了“秀场”。在此过程中,年度培训计划年年照抄照搬,毫无新意和针对性;培训课程、教案呆板僵化,千年一副老面孔;培训测试和考试放低“门槛”,签到表、培训课件等痕迹化资料一应俱全,但培训效果强差人意;特别是培训部门制定培训计划闭门造车,授课老师只求完成“规定动作”,参训学员的真实满意度如何无人关注,缺乏培训部门、授课老师与参训学员的良性互动。如此种种,不同侧面折射出培训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开展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事关企业战略大展大计。所以,组织培训,要不忘初心,别忘了为什么而出发,重中之重就是别让培训课堂成“秀场”。

诚然,在一个企业,部门不同、岗位不同,参加培训的目的会有所不同。但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其岗位胜任能力与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相匹配,力求增效。还有一点,就是将培训成本尽可能地降低,真正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等资源用在学技提素的“刀刃”上,力求降本,实现降本与增效的双轮驱动、双向提升。

其实,这些道理谁都懂。可为什么问题还是屡禁不绝呢?一方面,企业管理层对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即便已经重视,也没有把这种重视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另一方面,工作存在机会主义,在培训上习惯于搞应付、走形式、求捷径、吃巧食,致使培训组织者没有把培训精力放在提升培训效果上,而是考虑如何备齐培训资料、应对培训考核上,长此以往,必将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

俗话说,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培训搞形式“走秀”,培训课堂成“秀场”,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达不到培训效果,培训人员很容易在工作中“掉链子”,企业花了钱不起作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误事误人误企。那么如何杜绝此类现象呢?

首先,形成以人才为支撑的培训战略。企业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要将培训纳入企业人才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党政一把手不当“甩手掌柜”,培训目标要亲自定向,培训计划要亲自过问,培训制度要亲自把关,培训考试要亲自督导,还要抽出时间参加培训工作会议,指导和督促培训部门针对企业发展和队伍实际,拿出系统性、指导性、操作性较强的培训战略,形成科学合理、注重实效的培训导向,不给“培训课堂成‘秀场’”以滋生的土壤和空间。

其次,要精准培训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培训计划和培训教案的制定至关重要,是培训质量能否达到要求的关键因素。进入新的年度,无论是企业形势、目标任务还是市场环境、队伍素质都将发生新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年度培训计划和培训教案也需要进一步修订或调整,才能适应新的队伍建设需要。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和编制培训教案前,要召开专门会议,多方征求基层和参培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搞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拿来主义”,更不能“新瓶装旧酒”,要精准制定包括培训类别、岗位、时间、人员、场地、师资、课程等在内的培训计划,针对每个年度、季度的不同情况量身打造、因材施教,同时督促授课老师精心编制授课教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再次,要严抓督导考核逗硬落实奖惩。考核是根“指挥棒”,指到哪里哪里棒,任何工作离开了严格的检查、督导和考核,落实起来必将大打折扣,培训工作亦是如此。为什么一些企业培训成为了“走秀”,培训课堂成为了“秀场”,说白了,就是缺乏相应的检查、督导和考核、奖惩机制。在企业年度培训计划出台后,要根据每项子培训计划配套制定检查、督导、考核和奖惩措施,特别是要将培训效果与培训经费、培训主管部门绩效等挂钩考核。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增加对员工岗位素质技能的考核权重,将员工的岗位素质技能以适当的方式予以评价,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这样才能激励员工主动参加培训学习,增强学技提素的积极性、紧迫感和责任感,才能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杨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前车之鉴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