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被路遥简单而平实的语言包围,随主人公的遭遇心情起伏。思想被带到了那个未曾经历的年代,却设身处地的感受到了命运于人的公平与不公平,世界给人的公正与不公正。随着主人公孙少平的脚步,我想随笔一番,说说我们平凡人的命运。
孙少平很幸运,有一个敢于担当的哥哥,所以有了他的初中、高中生活,虽然在高中生活中,他只是有些耻辱的最后去拿那两个填饱肚子的黑面馍。但是,他一直都感谢着那个可以生他,养他,省吃俭用供他读书的家庭。毕业回乡,是务农或者教书,他是没有选择权利的,只能接受命运的派遣,随时做好准备,挑战自己的生活。他不怕累,只是怕没有时间看书,怕变回原本无知的模样。这让我想起了路遥另一部小说《人生》,同样的读书人,同样的回乡务农,同样的愤世嫉俗,但最终,不得不屈服于社会现实的那一群人,他们没有孙少平的机遇,没有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潮,只能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这些,也让我听懂了父亲一代人说起的艰辛和煎熬,没有钱买米,就吃树皮;没有钱上学买笔和纸,就抢,那样一个时代,一个让人心疼的时代,终究是随着思潮的到来结束了。
农村开始了生产责任制,沸沸扬扬的被接受着,被排斥着。人们在新的思想面前,总会畏手畏脚。但是,思潮让本来就有思想的孙少安成了村子里的暴发户。这,让我想起现在的网络,应该又是一次思潮吧,我也是畏手畏脚的看别人的蠢蠢欲动而固守不前。然而,事情总有另类的人存在着,他就是少平。作为孙少安的弟弟,他没有借着哥哥的光留在他们的大本营里享受随手拈来的幸福,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更为宽广,却渺茫无光的路,一条怎样的路呢?且看。
一个人孤身到了黄原过揽工汉的生活。当一个读书人的细皮嫩肉被坚硬的石头咯出一道道血痕,又结成一块块血茧,最终化作一层层老茧时,他还是读书人吗?他是,且看曾经一段经历,为了能够安心读书,他竟然脱离集体宿舍,搬至还未盖好,没有门窗的新楼里面,借着点点烛光看小霞给他送来的名著!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坚持,或许是文字给了他不一样的思想,也或许,是生活给了他不一样的感悟,总之,因为读书,他选择了这样一条艰辛的路,又是因为这条路,让他的思想不在变得空洞,而是变得有血有肉,有了真正的感悟,关于命运,关于生活的感悟。这样的人,命运怎么会放弃他?
的确,在第一次的主家揽工时,他得罪了他的亲戚,用他的正直打动了曹书记,令曹书记出于私心将他的户口签到了城郊的本村,当曹书记私心不成的时候借机给他争取了一个去煤矿上班的名额,这样的机遇在少平的老家双水村应该是怎么样都等不来的。但是,就这样一条路,他有了机遇,并且抓住了,让小霞顺机帮忙坐稳了这件事。自此,少平摆脱了揽工汉的命运,开始了他工人的劳动生涯。但他的命运又因此改变了多少呢?
从小霞第一次下井的情景描述,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煤矿是怎样的一个工作环境,也能明白,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也远远不止于一个职业的人,而是一个类型的人。
他们不畏工作环境的艰险,他们勇往直前,用自己的生命在自己的生活中日日夜夜谱写,他们最朴实无华的乐章。
放于现在,少平的进步并不大。这是个物质恒流,到处充斥着机遇的时代。目不暇接的商业气息,接踵而来的金钱气息让人忘乎所以的再也感受不到自然的风情和家庭的温情,带了色彩的时代却让人的满足感变得遥遥不可及而变了味道。却于那个时代,少平的努力和成长是成正比的,他用他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脚步,走出了自己平凡的人生。
前段时间,央视重播了这部小说,却重播不出路遥文字里透漏出来的时代感和在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坚强和厚重。所以,我选择重新用古老的方式来再次领悟其中的道理。再次被少平的精神世界感染,感叹于他们的人生和我们的人生。时代不同,观念不同,但是,吃苦的精神,对于生命价值的追求,是不是应该回过头来好好看一看,想一想呢?
经济形势慢慢回落,很多人的工资回到了百位数,甚至很多人没有了工资。人们的心似乎变得彷徨起来。听着许多人类似的言语和相同的表情,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想起了曾经毕业之初的八百元工资,想起了曾经个位数的一顿饭,甚至想起了曾经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去赶庙会,十元钱买回一堆的生活用品和那一顿没有舍得给我吃的年糕……不过,曾经的我们,真好。
社会的进步,给了我们这个时代无数的机遇;这个时代的机遇,给了我们近乎疯狂的成功欲;社会的成功,让我们慢慢看到了心底里的需求,这需求,会指引着我们,引导着社会的步伐,一步一步,越过艰难险阻,坚定前行!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红心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