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全国人大召开以“强化依法治安,加快推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为主题的记者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出席,并回答中外媒体记者提问。
在记者会上,杨栋梁局长讲到了江苏“8.2”昆山爆炸事故。说到此次事故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伤亡,他打了个比方,“爆炸的火焰顺着除尘系统进到车间,奔着每个工位而去,就像火焰桶对着每个人,所以每个工位的人都没跑掉。如果有卸爆装置,刚爆炸时就能在最薄弱的环节而且是没人的地方把压力和冲击波卸掉,就不会让爆炸的火焰冲到工位上去。”
而在昆山“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中,关于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这样说的:“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的系列爆炸。 因没有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口喷出,导致全车间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冲击,造成群死群伤。”
比较一下,肯定是杨局长在记者会现场讲的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事故点查报告中,此处引用了“粉尘集聚”、“高温颗粒”、“粉尘云”、“氧化放热反应”、“泄爆装置”等一连串专业术语,且没有做相应的解释,普通人可能不知道说的啥。
一起典型事故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教科书”。要想让大家看明白这本书,就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不能写的过于复杂、过于专业,脱离群众。
公布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的目的是为了让社会和群众知道事故原因,接受教训,避免再发生类似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一般都由专家调查后做出结论,但群众绝大多数并非专家,如果公布出来的事故调查报告专业术语连篇,普通大众像看“天书”一样,看后仍不知所云,调查报告的警示教育作用就难免打折扣。
所以,笔者认为,事故调查报告应尽量通俗易懂,少用专业术语,多用大众化的语言文字。确实需要引用专业术语时,最好能用大众化的语言文字加以解释,让群众都能看得懂、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从而达到敲响警钟,引以为戒,举一反三,不犯同样的错误,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gaorui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