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在修过青藏铁路的老铁道兵阵营中参加过施工历炼,听他们讲述过光荣铁道兵史,工作中感受到了他们的风采,倍受铁道兵精神感染。2014年12月,中央电视台与中国铁建联合拍摄的记录片《永远的铁道兵》开播,更是让我全面领略了铁道兵丰功伟绩和新时期铁建人风采。
“背上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该影片再现铁道兵志在四方的光荣岁月。大军打到哪,铁路修到那,影片中一幕幕镜头让人揪心并感动。为打通大军南下通道,铁道纵队不顾敌机轰炸,冒着生命危险,在炮火中争分夺秒抢修车站,让我军军火列车顺利通过,为打胜仗赢得主动。铁道纵队指战员一手拿枪,一手拿工具,一边抗击敌人,一边为我军疏通钢铁动脉,凸显大无畏勇气和忘我牺牲精神。
严冬,铁道兵在东北高寒地区施工,没有棉衣,穿着单军装劳动,打通钢铁动脉,让运兵神速,为打赢淮海战役提供了支持。平津战役中,铁军超负荷劳动,不知累和冷热,3天通路。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的贡献,他们战天斗地的精神永载共和国史册,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铁建人奋勇当先。
铁道兵在抢修陇海铁路时,杨连第带领18名勇士登上45米高桥,上演了“空中飞人”的绝技,把红旗插上墩顶。由此,杨连第荣获“登高英雄”称号,时至今日,该精神感召着铁建人在急、难、险重工程建设中奋勇争先,连破难关,书写时代华章。
青海格尔木烈士陵园,为修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而牺牲的54位烈士长眠于此。当时广大官兵在艰苦条件下,铸就“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挑战生命极限的青藏铁路精神。2001年,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开工,中国铁建克服多年冻土、高原缺氧几大难题,在2006年7月1日完成工程建设,让中国驰骋在世界铁路之巅。
从1948年解放军组建铁道纵队到铁道兵并入铁道部35年间,铁道兵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战争和共和国铁路大动脉建设立下不朽功勋。兵改工后,他们恋恋不舍脱下军装,坦然走来。1984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举行建国35周年阅兵,原铁道兵请愿参加“大阅兵”,将最后一个军礼定格在了光辉岁月和传奇铁兵生涯中。
走向市场后,他们积极主动响应市场经济,研究经营形势,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提升施工水平,以精品工程拓展市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操胜券,凸显铁道兵能吃苦、善打拼的精神风貌。此阶段,他们遵循科学管理理念,依靠科学决策管理企业,依靠技术出精品工程,在京九、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频显身手,在新时期国家工程建设中屡创优质工程,将“詹天佑”大奖、“鲁班奖”等大奖收入囊中。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中,中国铁建传承铁道兵光荣传统,进军安哥拉、阿尔及利亚等70个国家,经营触角延伸到勘察设计、铁路、房建、机场、公路等领域。2014年,中国铁建登上财富世界500强第80位,荣耀至极。
这支队伍勇担社会责任,在汶川地震等大灾大难中挺身而出,为救援生命,恢复重建做出巨大贡献。灾区人民不会忘记,中国铁建在生死存亡关头,以铁道兵重装归来之势,抗震救灾的大义精神。
不怕艰苦,志在四方。该片第十集中,铁道兵老首长的话再现铁道兵历史的厚重感,中国铁建一班人将铁道兵精神与现代企业文化相融合,更让这支队伍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老铁道兵、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特级项目经理刘本玉观看了该影片,他说:“作为一名筑路人,我人生最大愿望是为祖国多修几座大桥、几座车站、几条高质量的铁路。”和他一样,如今,一批老铁道兵高歌着《铁道兵志在四方》,继续着光荣筑路事业,凭着铁军豪气和创新精神武装员工,打着一场场漂亮的工程硬仗。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铁道兵精神正在激励着新时期铁建人发扬铁兵精神,勇攀高峰。看了该影片,再看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吉林大剧院、吉图珲客专等项目直面高寒,掀冬季施工会战;安哥拉项目、阿尔及利亚项目塑铁军形象,屡创奇迹,凸显铁兵精神。
铁兵精神在我心,铁兵精神永相随!作为中国铁建一份子、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将用笔记录中国铁建的发展壮大,讴歌铁建人在铁兵精神感召下圆梦中华、奉献企业的精神,传承、发扬好铁道兵精神。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gaorui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