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5日,由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主办的“2013安全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科技强安, 安全发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信部、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化联盟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活动。
发言嘉宾围绕论坛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对于如何运用科技手段促进安全发展,进行了探讨。论坛期间,主办方还为获得“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典范”奖、“信息化优秀解决方案”奖、“科技创新十大优秀企业”奖的三十多家企业举行了颁奖典礼,鼓励他们继续加强科技创新,更好地推动安全生产的发展。
科技的推动力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徐绍川在发言中介绍说,世界各国在工业化进程当中,安全生产普遍经历了事故快速上升的自然本能期、事故高发的法制监督期、事故缓慢下降的自我管理期和形势相对稳定的团队文化期4个阶段。世界各国也无一例外地都经历了事故的高发期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过程中,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总体上还比较低;企业安全管理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但很多还是在为了应付检查、避免承担责任而被动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事故虽然逐渐下降但是仍处于高位徘徊。
据统计,自2003年开始,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连续10年双下降,2012年与2002年相比,事故总量下降了70.0%,死亡人数下降48.3%。“但是我们感到,安全生产的形势还十分严峻,事故的总量仍然偏大,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仍是世界先进水平的3倍左右,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与先进产能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重特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徐绍川说,这一时期普遍被称为“法制监督向自我管理过渡”的拐点阶段,有的也称之为事故多发期、易发期。
相关研究表明,经历这样一个事故多发期的阶段,美、英等发达国家用了60~70年的时间,世界上目前为止越过这个时期最短的是日本,也用了26年。“我国国务院2004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三步走的目标:安全生产的状况在2007年要稳定好转;2010年要明显好转;2020年要根本好转。”徐绍川介绍说,“到现在为止,我们前两个目标已经实现,现在正处在实现第3个目标的时期。”
同时,徐绍川指出,今后8年将是我国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又处在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延伸,危化品企业大型化、自动化步伐不断加快,大型石油储罐、城市地下管网、地铁运营、高速铁路等风险不断加大,而且发展高速度、人员高密度、社会大型化、工艺复杂化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安全生产根本好转,难度非常大。“我们必须在依靠严防死守、行政强制等传统监管方式的同时,向更多地依靠法制标准引领、先进装备支撑、科技创新驱动来转变,向更多地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方向转变。”
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也认为,信息化是提高我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他说,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推进,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提高了企业安全管理的预测、预判和预控能力,推动安全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从程序管理向工序管理的转变,推动着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有助于从根源上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在企业的生产装备、过程管理、仓储运输、事故应对等环节,信息化都有着重要的支撑、保障,甚至是引领作用。”
科技进步促成效
“我国在通过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董宝青介绍说,我国重点行业在这一工作上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很多企业将信息技术和安全生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这种意识观念和应用实践都在不断深化。也有很多企业将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在信息化的条件下,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为两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点。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也正在从分散孤立向集成的方向发展,并成为企业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载体,使安全生产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
作为安全生产的监管部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近年来也不断推动安全科技的发展。将科技强安作为安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印发了《安全科技“十二五”规划》《加强安全科技创新工作的决定》,分别与科技部、工信部联合下发《加强安全科技支撑工作的通知》《安全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重点实施了安全科技“四个一批”(一批安全生产科研攻关课题、一批可转化的安全科技成果、一批推广的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一批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
科技创新任重道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两部委也清醒地看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徐绍川指出,总体上看,安全科技创新还存在着机制不活,成果总量不足,产学研结合不紧,成果应用和发挥作用不够以及基础工作薄弱等突出问题。
他提出,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安全发展,应围绕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防止重点行业领域灾害、提高安全监管能力这3个方面进行,并坚持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推动企业本质安全为着力点,抓住制约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瓶颈和技术瓶颈,重点实施好“四个一批”项目。
对此,徐绍川提出了5点建议。一是大力推动协同创新,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安全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提高适用技术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的激励。二是大力发展安全产业,加快建立一批安全产业技术成果孵化中心、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和产业示范园区,为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安全技术服务和产品装备。三是根据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定期发布先进安全技术装备名录,强制淘汰落后的安全技术装备,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高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本质安全水平。四是大力培养和使用安全专业人才,研究制定加强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建立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安全准入和考核制度,深入开展各类人员安全技术培训。五是建立健全多元投资机制,继续争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对安全科技创新的投入,充分用好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企业安全生产设备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加大安全科技研发资金投入。
董宝青则介绍了工信部在用信息化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设想:进一步加强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等基础性工作;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典型经验的交流和推广;大力培育和发展安全生产信息化服务产业等。
编辑 郑 君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kerrywang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