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一些石棉厂把石棉线外包给农民手纺加工,使许多农民得了石棉肺病,情况十分凄惨。从1953年至1973年,天津市武清县有114个生产大队的1万2375人,为天津石棉厂和北京石棉厂加工石棉线。1960年开始发现石棉肺病患者,后来病人越来越多,到1973年粗略统计已达1267人,其中死亡了219人。目前发病和死亡人数还在持续增加。”
1980年第6期,《劳动保护》杂志发表了题为《农民工手纺石棉危害严重》的调查报告。这篇由本刊杂志记者孙世昌(现年77岁)撰写的报道,详细报道了天津市武清县农民手纺加工石棉患石棉肺的情况。上面这段文字,就是报道中的原文。
与这篇调查报告同时配发的,还有由孙世昌撰写的评论《绝不能让武清县的悲剧重演》、江苏省总工会生产部撰写的《石棉尘危害应尽快解决》、摘译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警惕石棉的危害》3篇文章。这一系列对于石棉危害的报道,开启了我国关于重大职业病事件报道的先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直至1981年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原国家劳动总局、农业部、原建筑材料工业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手纺石棉尘危害情况和解决意见的报告》中,还引用了《劳动保护》杂志报道中关于天津市武清县农民患石棉肺情况的数据和实例。
报道始末
《劳动保护》杂志的记者、当时负责“天津市武清县农民患石棉肺”事件报道的孙世昌回忆说:“当时,天津市召开安全生产表彰大会,天津市劳动局的一位同志就坐在我身边。在交谈中,他和我说起天津市武清县石棉的危害非常严重,有的还搞得家破人亡。”得到这个新闻线索后,孙世昌马上向杂志社领导进行汇报。杂志社随即派孙世昌前往天津市武清县了解情况。
“我去的时候买了一张无座的火车票,拿了一个小板凳坐到了天津。到了天津,我先找到了为我提供线索的天津市劳动局的同志。在我采访的第一天,就由他为我介绍了天津市武清县的总体情况。”第二天,孙世昌就下乡到了危害比较严重的村子里,和村民们一起聊天,了解当地石棉肺的真实情况。
“叉沽港公社六道口大队刘德生一家,10口人中6人患石棉肺,死了4口。大沙河公社东西仓大队赵文友8口之家,只有1个上大学的儿子没得病,死了3口,有2个孩子发育不良。为了治病,他卖房卖家具,十几年没添过一件新衣,没打过一次酱油和醋,还欠债1000多元。大孟庄公社三间房大队王玉华一家7口人,曾经是个幸福家庭,他们用4辆纺车夜以继日地纺了十几年石棉线后,已死4口,他自己患上溶血性贫血,一个女儿已病得奄奄一息。为了治病,他把家里全部家产都卖了,3间房子也扒了,弄得家破人亡!三间房大队还有这样一个悲剧。年轻姑娘董书凤和本村青年车万顺恋爱,后来董书凤不幸发现患了石棉肺,车万顺用自行车驮着董书凤到处医治,花了不少钱也没治好。车万顺家的长辈得知后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董书凤精神受到刺激服毒自杀了……”孙世昌将自己在天津市武清县的见闻写进了《农民手纺石棉危害严重》一文中,同时还配发了评论,呼吁“绝不能让武清县的悲剧重演”。
强烈反响
文章刊发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时主管杂志社的原国家劳动总局,决定将《劳动保护》杂志反映的“天津市武清县农民患石棉肺”事件作为情况通报的部分内容,报送国务院。就这样,“天津市武清县农民患石棉肺”的情况引起了当时国家领导人万里的关注,通过国务院办公厅,责成原国家劳动总局、农业部、原建筑材料工业部等相关部委组成调查组,到全国从事石棉生产的地方进行调研,了解相关情况。
1981年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转发关于手纺石棉尘危害情况和解决意见的报告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原国家劳动总局、原建筑材料工业部、农业部报送的《关于手纺石棉尘危害情况和解决意见的报告》进行了转发,并在《通知》中强调:“由于石棉加工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石棉尘对职工和农民的身体健康危害十分严重,石棉尘肺病和疑似石棉尘肺病均有发展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各地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根据现有财力,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石棉加工工业的改造,改变石棉尘危害严重的状况,保障职工和农民的身体健康。”
可以说,《劳动保护》杂志对“天津市武清县农民患石棉肺”事件的报道,率先开启了我国关于重大职业病事件报道的先河,推动社会关注、重视职业病危害事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编辑 韩 颖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kerrywang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