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我在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读书时,就知道《劳动保护》这本杂志了。”谈起和《劳动保护》杂志的渊源,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前身)主任孙连捷,一直追溯到自己的大学时期。他说,在北京经济学院劳动保护系安全工程专业就读时,老师在介绍我国劳动保护发展史时,就说起《劳动保护》杂志在这一领域比较有权威性。
1963年,孙连捷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监察局工作,与《劳动保护》杂志有了更密切的联系。让他记忆犹新的是,1963年他在《劳动保护》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署名文章——《防止乙炔发生器爆炸事故》,文中除了分析乙炔发生器爆炸事故的原因,还介绍了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及防爆措施,受到企业的欢迎。孙连捷介绍说,当时非常流行一种浮筒式乙炔发生器,它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都比较简单,但是剧烈反应时,容易发生爆炸事故。他就针对这种情况,撰写了这篇文章。后来这篇文章也引起了原劳动部有关领导的注意,在1964年制定出台了关于乙炔发生器的部门标准,淘汰了落后的装置。
改革开放之后,与《劳动保护》杂志同类的杂志纷纷改名为安全生产、安全技术、职业健康等,孙连捷认为,《劳动保护》杂志一直坚持原名很好,符合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发展和现实需要。他说,劳动保护包括4方面内容,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劳动保护、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劳动安全(即安全生产)这块由原经贸委负责,《劳动保护》杂志也随之划归原经贸委的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
“最初是一个编辑部过来,但是安科中心却按照一个杂志社的标准来对待,因为安科中心希望编辑部将来能够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杂志社,编辑、出版、发行独立运营。”孙连捷说道。他对杂志社的发展也非常重视,亲自分管,并确立了杂志社运行的机构、人员及办公条件。
有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杂志社克服了市场经济的种种考验,发展步入正轨。“据我所知,《劳动保护》杂志是这一领域内期刊中历史最悠久、发行量最大、读者群最广的,同时涉及内容全面,涉及矿山、石化、建筑、机械、轻工、电力等多个行业,对社会影响力较大。”孙连捷评价道。
他分析说,《劳动保护》杂志受企业的欢迎,主要原因在于直接解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指导企业如何更好地防止各类不安全因素,剖析典型事故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很多企业的班组、车间的班前会,都以《劳动保护》杂志为教材,宣传栏里的内容也从杂志进行摘取。”孙连捷还说,注册安全师考试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及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劳动保护》杂志内都有反映。
针对前一段时间事故多发的情况,孙连捷建议,杂志要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以及应急预案编制、运用的宣传,指导企业找准危险源点,做好预防性措施,继续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这样会得到企业长久的信赖。(孙连捷,教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安全工程专家)
编辑 郑 君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kerrywang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