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了AQ/T 9001-2006《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规范了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的《“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都提出了建设安全社区的任务和目标,明确到2010年年底全国创建500个安全社区。目前,全国共有81个社区已获得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联合命名的“全国安全社区”称号。此外,全国有500多个区、街道、农村乡镇、大型企业社区等已经启动安全社区创建活动,覆盖人口4000多万,分布于北京、上海、山东、河北、辽宁、山西等地。
为了对全国安全社区的创建历程、取得成绩及发展规划等方面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本刊记者采访了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
记 者:我国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引进“安全社区”理念和做法的?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张宝明:1989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1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安全社区”的概念。在该届大会上,来自50个国家的500多名代表一致通过了《安全社区宣言》,该宣言指出:任何人都平等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利。为了推广安全社区的理念,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成立了“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主要负责在全球宣传、推广安全社区计划。
2002年3月,原国家安全监管局在上海召开了“建设安全社区”研讨会,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主席温斯朗、原国家安全监管局副局长闪淳昌做了重要讲话,并确定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负责组织、指导全国安全社区的建设工作。2003年,我们进行了安全社区的调查研究和宣传发动工作。2004年5月,由我率团赴捷克、奥地利参加了第13届“国际安全社区大会”、第7届“世界伤害预防与安全促进大会”。会议期间我与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主席温斯朗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作为中国安全社区支持中心进行了会谈,最后确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作为中国安全社区支持中心在中国推广“国际安全社区”的工作。
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的理念是“安全、健康、和谐”,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是立足于“安全服务和持续改进”,体现了“三个加强”和“一个构建”,即:加强安全生产的“双基”(基层、基础)工作,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减少事故和人员伤害;加强社区卫生和职业健康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加强安全文化和社区环境建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
记 者:全国安全社区的建设工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张宝明: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目前共经历了3个阶段。全国安全社区第一个阶段的创建工作始于2004年。2004年6月,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安全社区建设研讨会,北京、上海、大连、济南、长沙、无锡、唐山、长治等市代表参加了会议。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指导下,2004年7月,河北开滦集团钱家营和荆各庄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2004年10月,北京市朝阳区望京、麦子店、亚运村、建国门外4个街道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2004年11月,山西潞安集团的7个社区同时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我们和试点地区的党政领导与企业负责人,一起策划安全社区建设方案,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先后都进入了创建程序。
2005年以后,全国安全社区建设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除北京市朝阳区4个街道和河北、山西2个矿区以外,山东省的青岛市,辽宁省的大连市、沈阳市,南方地区的上海市、深圳市,都有一些地区和单位陆续启动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在这一时期,我们加强和完善了安全社区组织机构、协调机制的建设,成立了“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2005年2月,我们编写了《安全社区建设指南》。2006年2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了《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以帮助社区规范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安全绩效。该标准包含安全社区的12项基本要素,即:创建机构与职责、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安全促进项目、宣传教育与培训、应急预案和响应、监测与监督、事故与伤害记录、创建档案、预防与纠正措施、评审与持续改进。这12项要素都是我们在组织、指导安全社区创建过程中,结合中国的国情、体制、国民素质与安全基础总结出来的。
2006年4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在安全生产领域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意见》指出,要将开展基层安全生产创建活动作为推动“平安建设”的切入点,积极推动各地创建安全生产示范县(乡镇、街村、社区)活动。我们将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向中央综治委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汇报,他们认为安全社区虽然是从安全的角度进行创建的,但它包含了“平安社区”“绿色社区”“文明社区”等社区建设的内容,非常具有特色。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对这项工作也很重视,在2006年5月发布的《“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中,明确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成500个符合《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的安全社区。200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安全文化建设工程之一就是“建设若干安全社区”。
2008年11月以后,全国安全社区建设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当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山东青岛市召开了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会议,肯定了安全社区建设的做法和成效,要求总结和推广,使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单位和安全工作者明确了工作方向和重点,加快了建设步伐。2009年1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更加明确了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工作原则、实施依据、工作目标和计划。目前,全国安全社区建设以上海、北京、青岛、济南、大连、沈阳、深圳、石家庄、重庆9个城市为推进重点,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这样一来,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面更加广了,量更加大了,进入了全面、深入发展的阶段。
记 者:安全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宝明:这几年安全社区建设的实践证明,凡是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社区和单位,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方面的事故与人员伤害都是显著下降的,深受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的欢迎,社会反响很好。从近几年建成的全国安全社区统计数据来看,事故和伤害率降低30%以上,群众满意度达到了85%以上。
山东济南市槐荫区开始创建并建成全国安全社区4年来,全区未发生3人以上事故,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国务委员华建敏参观后,对他们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山西潞安集团和河北开滦集团创建的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事故和伤害率均有大幅度下降,百万吨煤死亡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安全社区建设在减少事故和伤害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安全社区建设是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从基层社区抓起、事故隐患从源头治理的创新,加强了安全生产的“双基”工作,有利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安全生产治本之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社区建设立足于减少事故和预防伤害,在创建中要开展一系列持续改进的安全促进项目,在最少不低于2年的创建过程中,这些项目必须得到持续改进。安全社区建成后,坚持每5年进行复评和再验收,没有持续改进的和不合格的要摘牌。
二是安全社区建设具有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特点,是城区社会管理的新模式,也是城区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为何各地的党委和政府都愿意建设安全社区?这是因为安全社区将其凝聚力增强了,过去的社区管理工作都是千条线、万根针,在街道办事处大家都是各抓各的,是一种条块分割的状态。而在创建安全社区之后,在党委和政府负责人的领导下,原来呈“条条”状的管理形式变成了“条块”结合,促进了“条专到底、块统到位、条块结合”的社区管理体制建设。即体现“条”,又体现“块”,形成了新的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模式。同时,将安全理念和安全文化融入到社区居民的日常行为之中,把安全生产工作融入到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的中心工作。
三是安全社区建设立足于“安全服务和持续改进”,促进了社区安全工作向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转变。安全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主要是深化为社区及社区居民服务,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社区创建机构不仅要负责区内居民的事故预防、人员伤害,还要负责本辖区内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预防和减少人员伤害。通过对社区突出的安全问题和事故伤害类别有针对性地制定多种防治计划,开展安全促进项目,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事故伤害的防范能力和自救互助能力。
四是安全社区建设扩大了安全监管的覆盖面,体现了安全监管的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具有全民性(社区内全体居民参与)和全局性(区域内多个部门联动)的特点,强化了安全生产的“双基”工作。各地安全监管部门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创建安全社区之前,安全监管工作都是单线的,跟其他部门不发生联系,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很少找他们。创建安全社区之后,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了当地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安全监管人员就要给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融入到了社区领导的工作之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地区和单位,多数由安全监管部门牵头,指导和服务当地的安全社区建设,同时完善和加强了基层安全管理的队伍建设,这样也提高了安全生产监管的地位和影响。
五是安全社区建设增强了社会应急管理能力。安全社区建设,通过建立社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形成安全工作网络,有效地组织实施救援行动,在应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中,避免和减少了社区居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实现了社区居民的自防自治和群防群治。
2007年7月18日,山东济南市突遭暴雨成灾,全市34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12.3亿元。然而,棚户区和老房子最多、地势低洼,让省市领导最担心的槐荫区,由于具有安全社区的网络、机构优势,工作人员到位迅速,全区未死1人,房屋未塌1间。
记 者:如何保证安全社区建设持续不断地在减少事故和人员伤害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安全社区建设中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张宝明:在安全社区建设当中,我们特别强调以下3个机制:一是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不仅有安全监管部门参与,还要吸纳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的参与,实现跨界、跨部门的联合合作。二是建立伤害信息收集机制。不管是工作伤害、公共安全伤害,还是其他方面的伤害,都要纳入日常监测的范围,形成定期反馈与评估的机制,并制定相应的伤害预防措施。三是建立安全促进项目机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社区存在哪些重大事故隐患,然后制订相应的安全促进项目,进行安全治理。这种机制是滚动式的,根据每个阶段的伤害重点制订相应的防治计划。这3个机制建立起来,并落实到街道、居委会和社区居民后,就会起到最大限度地持续减少事故和人员伤害的作用。
安全社区建设实践体现了“五性”,即:先进理念的导向性、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持续改进的进步性、政府推动的必要性。安全社区建设的组织体系统称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牵头负责、中介积极进入、群众广泛参与”。在咱们国家进行安全社区建设,没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是不行的,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没有区党委、政府,街道党委、办事处来抓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只靠一个部门抓只是“条条”管理。只有区、街道的领导都认识到位,积极支持这项工作,才能把各部门组织起来。资源整合就是把“平安社区”“绿色社区”“文明社区”的建设理念和方法都融合在一起,上下都动员起来,大家齐抓共管。这既体现了群众广泛参与,又体现了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一把抓”。
目前,尽管安全社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些地区没有将安全社区建设提到议事日程,或者仍处于观望等待之中,没有行动起来。有些地区对安全社区建设这项工作非常认可,但没有上级领导的部署,在工作中无法排上议事日程,有时间就抓一抓,没有认真开展。有些地区认为安全社区建设就是搞运动、办活动,没有深入进去,更没有持之以恒地加以长期坚持。
建成安全社区不只是一项荣誉,而是实施持续改进承诺的开始。安全社区建设应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工程,是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不能一哄而起搞形象工程,更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安全社区建设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必须坚持持续改进,做出不懈努力。
记 者:安全社区建设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张宝明:当前安全社区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具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我们要切实做好评审和评定工作,严格质量,把握标准,做到不合格不评审和评定,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稳步推进,取得实效。为应对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数量越来越大的客观形势,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安全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要加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领导。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领导和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的领导是一致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各级领导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并纳入了总局的工作议事日程,委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在全国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抓好。加强地方政府的领导。我们要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使地方政府都认识到安全社区建设对安全、健康和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安全社区建设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后,开展起来会更加有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自身也要加强领导。我们准备成立安全社区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在全国范围内地方政府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社区、院校、研究院所选取的35名经验丰富、热心安全社区建设的人员组成,负责在各地开展安全社区的宣传、推广工作。对于技术力量相对较强、当地创建社区较多的社区,我们将成立地区安全社区支持中心,以壮大安全社区建设的推进队伍。
其次,我们要深入贯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09年1月颁布的《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该指导意见颁布后,得到了各地的热烈响应,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全面开展和推广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第三,加强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为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提供组织和队伍保障。在社区创建标准、创建方法、伤害预防、评定考核等方面,通过加强培训,提高业务骨干的技能和素质。
第四,制定全国安全社区的发展规划,实事求是地坚持标准和注重质量,分期有序、不搞形式、规范制度、创新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可普及推广,原则上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展开。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