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全国人大代表评说安全生产五年成绩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政府工作报告第11页的一句话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的注意。“这句话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国过去五年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成就。”这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在2004年两会时,就曾联合其他代表委员,通过民盟中央作为政协提案提出《降低生产事故 保持社会稳定》,而且是当年的重点提案。

  “之后,我一直在关注安全生产,还专程到国家安监总局就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座谈。看到安全监管人员和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为改善当前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做的努力后,我非常满意。”郑功成说。

  2003年全年事故总起数比上年下降10.4%;死亡人数下降2.4%。

  2004年,全国事故起数比上年下降16.2%;死亡人数下降0.2%。

  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717938起,死亡127089人,与2004年相比分别下降10.7%和7.1%。

  2006年共发生各类事故627158起,同比下降12.6%;死亡112822人,下降11.2%。

  2007年共发生各类事故506376起,死亡101480人,比2006年分别下降19.3%和10.1%。

  这一组组数字,充分肯定了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积极贯彻一系列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措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齐抓共管空前高度

  “这五年来,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在一步步深化。安全生产不再仅仅是生产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郑功成代表说。

  记者注意到,接受采访的代表都将2003年作为安全生产的“拐点”来看待。自2003年开始,全国事故死亡人数和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都开始下降。

  云南省曲靖市市长岳跃生代表说:“在2003年,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安全生产作为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出。这就是要给领导们敲响警钟。领导重视了,下面才会有专人去管,安全生产形势才会实现根本好转。”

  “我们欣喜地看到,社会上“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越来越来浓厚,更多人关注安全生产,领导们也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重庆市綦江县委书记王越代表说,“2004年、2005年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黄菊同志在会上作重要讲话;2006年初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作重要讲话,那年的会议通过视频系统一直开到县一级;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刻精辟地阐述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方针原则和对策措施。这些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琼代表对此表示赞同:“党的十六大以后,尤其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后,安全生产被视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事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被不断予以加强。”

  人们不会忘记,2003年,原国家安监局(国家煤监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安委会成立。

  2004年1月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发布。

  2005年2月,原国家安监局升格为国家安监总局;“安全发展”指导原则首次被提出,安全生产指标进入“十一五”规划;7项断然措施、12项治本之策相继出炉。

  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以前所未有的频率、篇幅、力度,对安全生产问题进行阐释和部署。在35页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超过1页的安全生产“专篇”,共677个字,深刻阐述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肯定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成效,分析了“问题还很突出”的主要原因。再次向国内外宣示了中国政府搞好安全生产的坚定决心。

  党和国家的重视,也促使代表、委员们对安全生产予以极大的过关注。每年两会都有大批关于安全生产的建议、提案。五年来,原国家安监局(国家煤监局),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共收到149件人大代表建议、151件政协委员提案。

  “安全生产已是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全社会都来关注安全生产,属于怎么强调、怎么抓都不过分的重要工作。” 王琼代表说。

  强势监管力促落实

  回首细盘点,安监队伍从无到有,从部门内设机构、委管局到政府直属机构、政府组成部门,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分不开。

  特别是2005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安监机构和队伍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完善安全监管体制,建立安全生产执法队伍。

  在中央确定的地方机构改革不突破机构限额和行政编制总数的原则下,各地千方百计从机构上、编制上、资金上落实加强安监机构和队伍建设的措施。

  截至2007年,全国31个省(区、市)、98.8%的市(地)、94.4%的县(市)设置了专门的安全监管机构。全国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共计1639个,人员编制14312名。全国41040个乡镇、街道,已有26492个建立或明确了安全监管机构。

  “我在2004年的提案中曾经提出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权威性,甚至提出过设置新的更高层次机构的设想。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将国家安监局升格为国家安监总局等一系列决策,非常正确。当前,遏制事故高发态势,解决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强势的监管部门。”郑功成代表说, “正是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安监队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安监力量不足、现场监管工作难以到位的矛盾,在安全检查、专项整治、查处隐患、处罚违法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防范和减少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法制建设高歌猛进

  五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趋向好转,《安全生产法》功不可没。正是有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立法工作明显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从2003年至今,原国家安监局、国家安监总局共发出了36个局长令。其他独立出台、与其他部门联合下发的规范性文件,更是数以百计。

  2003年《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施行。该办法为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提供了执法利器。

  2004年初出台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明确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2005年的《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明确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同年出台的《紧急通知》和《特别规定》,把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纳入法制化轨道。

  2006年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严惩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和腐败现象。

  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7年公布的《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可以数罪并罚,等等。

  各地的立法工作也你争我赶。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3个省份出台了安全生产条例,并对《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予以细化。

  “五年来,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有目共睹。安全生产法律体系逐步健全,依法监管、依法行政的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与此同时,高举“依法治安、重典治乱”大旗,解决了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问题。” 王琼代表认为。

  从2003年至今,原国家安监局和国家安监总局在每年年初的工作报告中,都会对新一年工作如何搞好依法治安作专门阐述。

  “近年来的问责风暴,就是对依法治安、重典治乱强有力的注解。”郑功成说,“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2006年底,国务院通报了11起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结果,共有283人受到处理,其中包括2名省级高官。这显示了我国事故追究问责力度的加大。”

  “经常在报纸上,会议上得知某某干部被问责的消息,对我们政府官员触动比较大。这也促使我们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 王越代表对此深有感触。

  “就是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安全生产要实行行政首长一把手负责制。而且是党政一把手共同抓,共担责。” 岳跃生代表说,国家还给各省下达死亡控制指标,各省再层层下分,以此作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安全生产搞得好坏的评价标准之一,也是评价一个行政首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标准。 “加大对行政一把手的问责力度真是抓到了点儿上,对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安全生产另一法宝就是联合执法。联合执法在安全监管监察领域从2005年6月被首次提出,用于打击非法采煤。如今,联合执法已经从突击行动、临时组织,走向了组织严密、运转有序;已经从仅限煤矿,走向了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消防、交通等各个领域;已经从部门联合,走向了区域联动。

  长效机制志在治本

  安全生产从来不是孤立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他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而减轻安全生产压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千方百计改善经济运行环境。

  搞好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节约型社会,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

  记者欣喜的看到,五年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改善经济运行环境的部署和安排都非常密集。

  “五年来,通过制定、完善相关经济政策,强化了对安全生产的导向作用。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郑功成说。

  2004年5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了《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旨在建立煤矿安全生产设施长效投入机制

  2005年两个攻坚战打响,这也是符合国家节能降耗,资源整合的宏观政策,从2005年开始国家每年安排30亿元国债资金支持国有重点煤矿进行安全技术改造,累计安排国债资金90亿元,就在这一年,全国上下轰轰烈烈打击“官煤勾结”,清纠工作声势浩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被穷追猛打; 4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了《关于调整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加强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使用管理与监督的通知》进一步加大煤炭生产企业对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12月,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

  2006年,《关于加强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逐步扩大与煤矿安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 3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发布以后,高危行业企业农民工就被列为各级安全培训的重点,实施步伐明显加快。各地、各部门也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 3月,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制订了《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与使用管理办法》; 7月,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除煤矿以外的其他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管理;为了建立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12月,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了《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回首五年,安全生产领域理论建树成果丰硕,监管体制深刻变革,执法队伍日益壮大,专项整治扎实有力,法制建设高歌猛进,舆论氛围空前浓厚,探索创新遍地开花。虽然实现安全生产的道路还很漫长,但这场我们必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