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8·2”粉尘爆炸事故暴露了什么

  航拍爆炸后的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图片源自腾讯拍客)

  2014年8月2日,台资企业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抛光车间,发生粉尘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截至8月14日,已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江苏省和有关方面全力做好伤员救治,做好遇难者亲属的安抚工作;查明事故原因,追究责任人责任,汲取血的教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正值盛夏,要切实消除各种易燃易爆隐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深入搜救,千方百计救治受伤人员,抓紧排查隐患,防止发生次生事故,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坚决遏制此类事故再度发生。

  近年来,各地粉尘爆炸事故屡屡发生。为什么类似的事故会不断重复、同一块石头会将人们一次次绊倒?在这起近年来死伤人数最多的加工制造业粉尘爆炸事故背后,究竟暴露了什么?

  把工人当成机器

  据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报道,此次发生粉尘爆炸的抛光二车间共两层,有数千平方米,每层有十几条流水线,每条流水线有约10人操作,事发时共有200多人正在上班。抛光车间主要负责给汽车轮毂打磨抛光,车间内的铝粉尘较多。车间内安装的除尘设备一直处在开启状态,但效果不大,工人身上很快会落上一层灰。按工厂规定,抛光车间每天都应打扫,但实际每个月也就打扫一两次。大约两个月前,事故车间的除尘机曾起火,可能是开启时间长了机器发热导致。那次火灾烧毁了机器所在的彩钢板房,但并未引起企业领导重视。员工们说,这家企业不仅污染严重,而且一直存在安全隐患。有职工去举报过,不过没听说企业被整顿,一直都在生产……

  紧急救援江苏昆山中荣公司“8·2”特别重大事故的伤者(图片源自新华社)

  《京华时报》评论《昆山爆炸事故工人机器化的悲剧》指出,涉事企业工人的工作时间是从早7点到晚11点;周末常加班,但可拿双倍工资,每月到手工资四五千元。此次事故的幸存者说,他们上工之前没有接受过安全知识培训,也不知道粉尘会爆炸。事发当天,车间管理人员开工前没有强调安全问题,仅要求工人们“多出产品,保证质量”。企业将效益置于最优先级,忽略对工人安全和健康的关照,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者不是把工人当作人,而是将他们当作了机器的一部分,唯一使命就是多干活、多挣钱。正是这种工人机器化的现实,为事故埋下了隐患。正因工人们被视作机器,企业在缩减成本、追逐利润时,才不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和安全避险培训,不配备国家要求的抽风集尘设备和粉尘预警装置,甚至两个月前出现小事故后依然未有整改行动。

  安全管理五大漏洞

  国家早就制定了《粉尘防爆安全规程》,2012年,国务院安委会曾发出通知,在全国开展铝镁制品机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但是,这家涉事企业成了一个监管死角。

  2014年8月4日,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任组长、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江苏省政府负责人参加的国务院“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组召开全体会议。调查组根据暴露的问题和初步掌握的情况,对事故原因初步判定:问题和隐患长期没有解决,粉尘浓度超标,遇到火源,发生爆炸,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事故的责任主体是中荣公司,主要责任人是企业法人代表、董事长吴基滔等相关负责人。杨栋梁在调查组全体会议上指出,从初步掌握情况看,这家台商投资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十分严重,主要存在5大问题:

  一是企业厂房建设的设计有严重问题。企业厂房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二类危险品场所进行设计和建设,这类企业的厂房建设必须是单层,轻型结构,但中荣公司发生爆炸的汽车轮毂抛光车间为二层结构,且建筑间距不够。

  二是企业生产工艺路线设计、布局有严重问题。发生爆炸的车间不足2 000 m2,却设计了29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上有16个工位,严重违反人和人之间、线与线之间的安全距离规定。

  三是通风除尘系统存在严重问题。通风除尘系统设计不合理,没有按规定为每个岗位设计独立的吸尘装置,运行不顺畅,经常停停开开,除尘能力和效果严重不足。

  四是车间内所有电器设备均没有按照防爆要求配置。按照规定,危险品作业场所要求电器设备全部按照防爆要求配置,但车间内包括电机、闸刀、配电柜、电线、电缆等在内的电器设备,全不是防爆设备。

  五是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不完善、不落实。没有按规定每班按时清理管道积尘,造成粉尘聚集超标;没有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没有按规定配备阻燃、防静电劳防用品;违反劳动法规,超时组织作业。

  当地政府的片面发展观

  2014年8月4日新华网发表《人命关天的安全“红线”为何被践踏》评论指出,昆山“8·2”粉尘爆炸事故为这座全国县级“首富”城市蒙上一层重重的阴影。面对近3 000家企业,在昆山开发区经济发展局仅设了4个人的安全科,基层执法力量十分薄弱。显然,在此前国务院安委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部署开展的安全大检查中,当地没有完全落实“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

  “是谁在走形式、走过场?工作不落实?”国务院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在调查组全体会议上发问,“安监、劳动、卫生、商务等相关部门,为什么没有发现问题?”

  2014年8月12日,《中国经济周刊》发表《昆山爆炸案曝地方政府亲商之举 招商引资无底线》的文章指出,4 000多家台资企业,创造了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50%以上的财政收入、60%以上的利税、70%以上的销售、80%以上的投资和90%以上的进出口交易额。10万台商及其家眷在昆山,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因此,昆山人的感恩戴德之心溢于言表,以至于当地政府曾经在香港《大公报》刊登广告,直言不讳地宣称台商“来‘剥削’的越多,昆山人民就越开心”。

  “来帮我们投资的是恩人,来投资我们的老板是亲人,能打开招商局面的是能人,影响投资环境的是罪人。”一时间在昆山妇孺皆知。此举被媒体称为“招商引资无底线”。而客观上,其结果确实带来了昆山经济的飞速增长。在这一畸形发展观的指导下,一名官员眼中的招商引资“昆山理念”是:政策环境是“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法制环境是“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服务环境是“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人文环境是“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地方政府的“亲商”之举是列出一批“重点民营工业企业”,实施“挂牌保护”;探索“摇号抽查”方式,以“最大限度减少执法检查次数”;对“随便检查企业”的执法单位“严肃追究问责”;将环保、安监部门纳入“限制行为能力”监控名单;设立“企业安静日”,其间企业免受监管;执法部门每年到企业检查不能多于两次。

  可以说,酿成昆山“8·2”粉尘爆炸事故悲剧的深层次原因,是当地政府的片面发展观,是突破底线的招商引资理念,是被异化的“政策红利”,将环保、安全监管视为影响投资环境的罪人而造成监管缺位。而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仅局限于昆山一地。

  杨栋梁指出:“调整经济结构不能是一句空话,招商引资不能来者不拒,不要带血的GDP,发展不能以牺牲人为代价。”杨栋梁强调,所有企业不分内外资,不分所有制,不分中央地方,不分大中小,都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尽快查清管理责任、认定责任人,让违法企业付出更大代价,让心存侥幸的企业受到震动,汲取血的教训。事故调查组要依法依规加快事故调查,严厉追究企业的主体责任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及时公布调查报告,接受社会和媒体舆论监督。

  国务院安委会确定,紧紧抓住粉尘火灾爆炸事故多发生的煤矿、面粉、糖类、纺织、硫黄、饲料、塑料、金属加工及粮库等厂矿企业,立即在全国开展一次全面的粉尘治理专项检查。同时,从2014年8月份开始集中5个月,针对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油气管道、危化品、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以及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企业,在全国开展以“六打六治”为重点的“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集中整治重大隐患。

 

  编辑 边 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奕霖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