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记忆—献给世界环境日
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个人的感觉变化最明显的要说是气候、水和空气了。很遗憾,气候变暧了,风调雨顺不多见了,恶劣气候增加了;儿时记忆中的清凌凌的水不见了,蓝莹莹的天也看不到了。
首先是气候,老家在长江以北里下河地区。横穿老家全境的通扬运河到了冬天指定要冰封的,来往航行的船只不破冰根本不能前进,而小河塘上冰面是完全可以走人的。每年的冬天几乎都有大雪下,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几乎都有过堆雪人和打雪仗的经历。当年在屋檐下常常挂着长长的冰棱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用竹杆敲去,否则掉下来砸到人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时在家中写毛笔字是要用砚台来磨墨的,磨下来的墨一般当天要全部用完,否则冬天不取暖的屋里也会冻住的。记得当年好像有个规定是黄河以南是不享受取暖费的,家中也没有坑。晚上睡觉冰冷的被窝可是凉得透心,那时可没有电热毯,所以用铜制的“烫婆”充满了热水后用布袋包裹好放在被窝里,上床睡觉时再把“烫婆”推到脚后,到了早晨起来时,“烫婆”里的水还可以洗脸。当然条件好一点的人家还有“脚炉”、“怀炉”也都是黄铜制成的,现在早已见不到了。就是去年年初的冰冻灾害,虽然下了暴雪,河面上也结了冰,让多年未见到冰河和大雪的孩子们开了眼界,但是还是没有达到当年那个程度。
再看看水,横跨家乡全境的老通扬运河将家乡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南部称为上河,北部称为下河。上河土质为沙土,下河土质多为粘土。后来又在老通扬运河的北面重新挑了一条笔直的新通扬运河。以前通扬运河的水清澈见底,当时我们都要到通扬运河去挑水吃。河里鱼虾螃蟹很多,在暑期中和文革年代停课期间我们经常到河中钩鱼和游泳去,我的游泳技艺也就在这条母亲河中练出来的。河中当时经常可见鱼鹰船捕鱼,当时曾经捕捞过一人多高的铜头鱼。可是,现在的通扬运河虽然仍然船来船往,河水却变为酱红色,而且,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传来,县城的自来水厂从老通扬运河中已不能取到合格的饮用水了,一个引入长江水的工程正在抓紧进行。
空气的污染更不用说了,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已经渐渐开始习惯呼吸这种已经长期被污染的空气了。特别到了夏收季节一些农民在焚烧桔杆,空气中飘扬着一种刺鼻的味道。近几年我长期在上海工作,对于上海地区那种在晴空万里时都在天空的下方笼罩着的阴霾尘埃,确实很不习惯。回到苏州时,特别在新区内飘着的一阵阵树木、花草的清香特别令人感到舒适。但是,还不够,去年和爱妻到云南8日游时,站到香格里拉高原上那种熟悉的清纯的空气,虽然有点缺氧,却让我们感到大自然中本来的原始空气,那是种久违的空气。原来我们早已习惯了已经变化了空气,对于被污染竟然有点适应了。
今天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而中国今年的环境日的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努力,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但愿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世界环境日。
易安博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