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安全成为习惯,用好“安全生产月”的聚焦能量
2008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是“治理隐患、防范事故”;国务院要求各级管理部门组织开展2008年度的安全生产月活动。研究安全生产隐患的内涵外延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规律特点,及时宣传推广地方、行业、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宣传“安全奥运”。
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主题不一样,内容形势总感觉一样,文件不停的转发之转发,贴标语、贴宣传画、挂标语横幅、搬一个桌子发宣传稿、搞所为的法律法规咨询,实际上是为了迎接上级领导的形式检查,立牌坊。
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反而感觉工会的“安康杯”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开展了以查一项事故隐患;读一本安全生产的书;提一条安全生产的建议;当一天安全监督员;忆一次事故教训;看一场安全录像片;接受一次安全生产培训;写一篇安全生产体会;做一件预防事故的实事;举办一次主题班组的“十个一”活动。比专业安全管理部门搞的更深入,更彻底。查其原因,安全部门臃肿无能,工会组织庞大而资金投入顺理成章。这就应了“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事无人问。”的窘境。这种局面不仅仅是体制问题,一位著名的MBA级教授说: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管理;大企业看文化。企业领导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态度、投入程度、企业地位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与企业领导的安全认识有密切的关系。要端正领导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决策素质,从企业管理的最高层确立安全生产的应有地位,是企业第一要素。也就是国家要求企业领导树立“向职工负责、向家人负责、向自己负责。”的“三负责”制。
每到安全月作为一名安全员都有一种“哭”的感觉,现在已经麻木到“哭笑不得”的地步。为什么呢?累!还得不到回报。回报不仅仅是个人酬劳的回报,根据内部消息,劳动部先提出的安全生产周活动,上半年最后一个周搞活动,其目的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工作的一个转折,有其工作目的性,三年下来发现5月份是事故高发月,以活动控制事故,最后发现凡是搞“安全生产周”活动期间老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丢了活动的面子,干脆搞成“安全生产月”,活动面搞大,还是放到6月份,方便。从第一个“安全生产周”活动(1991年6月17日至23日)到现在共计18次安全生产周(月)活动,18年来都是我一人在应付上级所需的资料、总结、检查、抽查、专项安全检查,根据《安全生产法》19条规定,300人以上必须设专职安全员,没有规定上级部门设多少人,多少机构,这就苦了基层安全员;为什么呢?“千条线一根针”,上级部门不管你“安全生产月”期间安全应该投入多少资金,多少人力,搞什么应急演练,只要不出事故,所有资料要根据一级一级的活动安排和考核执行,包括工会的“安康杯“活动,分厂的工会主席也是副处级待遇。总之,安全月期间发生问题和事故,大事故小报,小事故瞒报,出现漏洞拿你通报,发生重大事故,大家都来看“笑话”。
搞了18年的“安全生产月”,安全员待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每况日下,仍然是:没有枪,没有炮,只有一把冲锋号。全国的安全生产氛围也没有提高,更谈不上“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了。安全员老是谈待遇有点“俗”,够不上档次,实际上,在我们的安全检查中,你们不仅仅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到一个企业一看劳动保护用品的质量和搭配是否合理时尚,二看安全员待遇,这两点就看出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以人为本的理念,千万不要看装备,看事故,安全员代表着企业安全生产的晴雨表。
牢骚满腹防肠断,风物长遗放眼量。从目前国企文化来看,“安全生产月“活动起不到多大效果,很简单的道理,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不如搞一次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活动,反而深入人心。在各项活动中,要充分发扬厂党政工团领导的党管党,厂管长,工管网,青管岗的良好作风,管理要“纵向到底,横行向边”。使全体职工真正能拧成一股强劲的“寻找安全、崇尚安全、维护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
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主题不一样,但是数据要一样,要有量化,注重实效,中央级的安全千里行,行什么呢?不仅要统一思想,真不如安全生产总局开一个安全生产“博鳌”会,资金企业也可以赞助,安全生产总局一句话,那个企业不敢赞助,那个中介公司不敢赞助,尤其重大隐患企业,巴不得需要专家级的技术指导和专业技术支撑,方法多的去了,关键是想不想干实事的问题。安全生产工作是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每年一个主题领导要讲话,人民都要讲话,安全员更应讲话,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应设立一个讲堂,以“主题”来谈“主题”,同行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事故预防与事故防治之间的沟通,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教育,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三级安全教育”。政府和企业才能体现:“员工就是财富,安全就是效益。”这个时髦理念。
2008-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