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洛阳人的骄傲,洛阳地处中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最适宜牡丹的种植。牡丹为花中之王,有“国色天香”之称。每年4-5月开花,朵大色艳,奇丽无比,有红、黄、白、粉紫、墨、绿、蓝等色。花多重瓣,姿丰典雅,花香袭人。我国人民把它作为富丽繁华之象征,称之为“富贵花”、“百两金”。从隋唐的“宫室焚毁,十不存一”到李自成火烧洛阳城;到日本人的狂轰乱炸,再到解放战争两次“解放”;洛阳不仅仅是残垣断壁,是一片焦土!但是,惟有牡丹烧不毁打不烂。“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欧阳修在《洛阳牡丹图》中的名句。欧阳修强调“地脉”,什么意思?这决不是说洛阳的土地肥沃,氮、磷、钾不缺,而首先是指洛阳的地气、王气。每年阳春三月,当其他春花相继衰败、牡丹盛开的时候,整个洛城像又回到了千年帝都,顿时喧闹起来。
古人云:“种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洛阳东临嵩岳,西接秦岭,南控伏牛,北依太行。群山环抱的洛阳盆地北有黄河天然屏障,中有伊、洛、瀍、涧四水交会。古称:“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史记·周本纪》 目前史书记载:武则天在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二十三,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父,武士彟,年48岁,任工部尚书,判六曹尚书事。母,杨氏,年46岁。异母兄武元庆、武元爽稍长,姐一人尚幼。12岁,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初六日,高祖死于长安大安宫垂拱殿。武士彟在痛悼高祖中患病身亡,享年59岁。十月二十七日,葬高祖于陕西三原献陵,庙号高祖,与太穆皇后合葬。之后,与母亲杨氏回文水(属山西吕梁市)葬父。两年后,14岁,贞观十一年(617年),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士彟之女美丽聪明有才华,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娘”。李世民随意召入一个其父亲时期的一个朝中大臣的女儿,他听谁说的,历史记载就是这样一个缺憾。26岁时,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下诏长孙无忌、褚遂良辅佐太子李治。太宗驾崩。按当时的法律,皇上死后,没给皇上生皇子的妃子,要去做尼姑。二十八日,武在感业寺出家为尼。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即位,为高宗,时年22岁。八月二十八日,葬太宗于昭陵,与长孙皇后合葬。武则天在宫中12年无所事事,不管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什么演义,这样一个名人在宫廷12年中除了陪李世民训马和太子偷情外,没有任何详细的记载,以至于粗劣的点评,这里有许多故事,答案只能从“无字碑”中查找。我们从最简单的推理来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