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最新日志
载入中.......................
最新评论
载入中.......................
//最新回复
载入中.......................
友情链接
站点信息
载入中.......................
博客首页 
{慎独,一个成年人的最高修养}

有一天晚上出了地铁,我在路边骑了一辆单车回家。

刚好到路口时遇到一个红灯,看着路面上已经没有来车,便想着直接穿行而过。

这时,一位在我身后的外卖大叔,突然停下了自己的电动车,耐心地等了起来,直到绿灯亮了,他才选择了通过路口。

那一瞬间,突然感到了一些惭愧和无地自容。

在过往的生活中,我总是喜欢将慎独挂在嘴边,还经常对周围的朋友说:“慎独就是哪怕没有外界的监督,也能够在独处时严格要求自己,不被私心杂念所影响。”

直到此时才发现,知道并不代表做到,我对慎独的理解也不过是停留在表面上。

别的不说,就连过马路这一件小事,自己都没有做到。

如果路面空无一人,我们还会遵守交通规则吗,又或者是跟我一样将对面的红灯视而不见?

越是心存大意,越是危机四伏,殊不知每天有那么多交通事故,有一大部分原因都是源于自身平时这些不好的习惯。

相比之下,或许这位送外卖的大叔并不明白什么叫慎独,却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一切。

我想,哪怕路上没有车辆,哪怕其他行人都纷纷穿过,他也会驻足等待,因为在他的内心,始终有一个绿灯。

《中庸》里提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一个人最高级的境界,就体现在慎独之中。

慎独,就是你对本分的坚守,可以让我们看到你背后的修养,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永远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不放纵,不逾矩。



2

马未都的脱口秀节目《观复嘟嘟》,曾经有一期以江湖为主题,这其中就有一段关于慎独更加清晰明了的对话。

一位女观众问:“像我们这种普通人如果要在江湖上混,应该注意些什么?”

他说:

要很注意的一点,就是古人一再提醒的叫慎独。

慎独就是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自己给自己一个交代,你给自己内心一个交代,我老说,你这事你对谁都不重要,对你自己最重要。

慎独就是没人和有人是一个样子,尤其没人的时候,对着自己内心,你想想你今天做的这个事情,想想你具体做的某一件事情,是不是达到自己内心的一个平衡,你内心是不是很舒服,这一点很重要。

慎独就是当我们独处时,也能安守本分,正如对待工作一样。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国企。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信心满满,想要做出一番成绩。

然而不管他做什么努力,周围的人总是劝他:“何必这么努力,反正年底考核也是吃大锅饭,就这样得过且过吧。”

“工作不忙,领导也看不到,还不如偷会懒。”出工不出力,磨洋工,耗时间已经成了周围人的常态。

时间一久,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朋友也变得懈怠起来,上了班的时间多数都在“摸鱼”,不是聊微信就是刷微博。

你当下所有对工作的敷衍,最后都成了人生对你的敷衍。

身边和他一同毕业的同学,多数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不错的出路,而他依然拿着几年前微薄的工资,前不久还被调整到了一个边缘的部门。

慎独,其实没有那么难。

就拿工作来说,无论别人怎么看,都要尽到自己的本分去做好该做的事情,做到始终如一。

你要先对得起自己,才能无愧于他人。



2

网上曾经有一样新闻。

今年9月,一名在日本开民宿的中国老板发文投诉,有三名中国女游客通过短租平台入住在他家民宿,退房离开时却将大量垃圾丢在房间里。

房子的卫生间和地板上都堆了不少的纸巾,马桶盖上还丢了把椅子,喝空的易拉罐和吃过的泡面也被丢弃在柜子上。

其中一名游客曾出来回应说,试图与民宿老板协商解决但未成功。

然而无论女孩如何解释,她们在这旅游过程中将原本干净的环境弄得邋遢不堪已经是事实,这也暴露了很多人所存在的修养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同样都是住酒店,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

管理学家余世维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自己的一个习惯,每次要从酒店退房时,他都会选择把床铺整理一下,尽量把房间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这样自己的内心也会显得舒服很多。

对于进来打扫的人而言,也不必太过混乱,难以下手。

相比之下,这就是一种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慎独就是不管别人怎么看,都要尽力做到与人为善,不给他人添不必要的麻烦。

这种时刻谨慎,始终保有敬畏之心的态度,恰恰能让我们看到真假修养的差别所在。

只有内外德行兼修,才是真的慎独。

3

提起慎独,不得不提起一个人:曾国藩。

他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才学兼备,真正达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后世更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赞誉。

然而,曾国藩也并不是一直就是自带光环的,30岁之前的他依然跟很多人一样,天资普通,才华也并不出众,而且性格暴躁、为人傲慢,一点也看不出圣贤的样子。

直到三十而立,他在北京做官,相继见到了很多名家学者,深受触动,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才开始顿悟觉醒。

为此,曾国藩自立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谨言、养气、保身、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他开始坚持静坐、反思,并将自己的所做、所想、所感、所悟如实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中,日日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的不足,即使在行军打仗、卧病在床,也从少很有间断。

他以读书作为自我修行的途径,更是坚持无一日不读书,每日圈点十页,哪怕晚年右眼接近失明,依然不肯舍弃。

正是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自律,才让他修身养性的境界非常人所能及,真的做到了“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慎独,需要一个人长久的自律,有了目标和方向,便要经得起干扰和诱惑,懂得克制,更要懂得什么能为,什么不能为。

将这种修行坚持下去,时时鞭策自己,才能做到真正的慎独。

自由空间 2020-4-23 10:12:00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