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于生产型企业的班组长们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大家的压力真的是很大家呀!对待“生产事故”不仅要无条件的“0”化管理,并且要将对“安全”的管理活动始终放在“第一”的位置上,从而尽可能的杜绝“事故”的发生。
那么“事故”究竟为什么会发生呢?“事故”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呢?要想知道答案,这就要让我们去学习一下“事故致因”方面的理论知识了,因为“理论能够指导实践”,让我们安全管理从业人员知道如何透过事故发生的现象,看到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和本质规律。
1、事故频发倾向论
这个理论是1919年两位英国人提出的。
所谓事故频发倾向,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里,有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根据这种理论,工厂中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企业里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因此企业为了预防事故,首先会去考虑如何防止企业中有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他们的预防措施是:一方面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等,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另一方面一旦发现事故频发倾向者则将其解雇。显然,由优秀的人员组成的工厂是比较安全的。
据国外文献介绍,事故频发倾向者往往有如下的性格特征:
⑴ 感情冲动,容易兴奋;⑵ 脾气暴躁;⑶ 厌倦工作、没有耐心;⑷ 慌慌张张、不沉着;⑸ 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⑹ 喜怒无常、感情多变;⑺ 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⑻ 极度喜悦和悲伤;⑼ 缺乏自制力;⑽ 处理问题轻率、冒失;⑾ 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
可以看出,事故频发向论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简单且直接的放在了“人”的身上,认为“人”的素质条件决定着事故发生的可能。显然,除了在一些特殊的岗位需要充分考虑“人的适应性”(例如:宇航员、飞行员)这一因素外,这种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多样化”、“个性化”以及“遵重人格”“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趋势。
- 上一篇:安全月安全演讲之十一
- 下一篇:安全月安全演讲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