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欣法则:
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感悟:
我的一个朋友,干了多年安全管理工作,正值不惑之年调离原工作岗位,他说自己很怀才很不遇,后悔当初一时冲动,假装道德卫士,得罪了领导、同事,最后落得一个闲职,钱又少、地位又低。
这让我想起了格雷欣法则,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两种成色或总量不同而币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良币(符合法定重量或者成色),一定会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而劣币(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比如参了铅的银币或者薄一些的铜钱),则充斥市场。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人们用这一法则来泛指价值不高的东西会把价值较高的东西挤出流通领域,如盗版软件对正版软件的冲击等。除了商业和金融,其他领域其实也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比如,官场上,清官可能会受到贪官的排挤;医院里,拒收“红包”的医生被看成另类。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效的约束体制,劣币驱逐良币、稗子战胜水稻就将大行其道,瞒报的升官,上报的撤职,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瞒报在中国官场已非一日之寒,痼疾难除。 孟学农第一次丢官揭露了非典瞒报。孟学农用一种非常规甚至于可以说是极端的方法揭露了官场瞒报的潜规则。效果应该说很不错。非典时启动了全国性的防疫机制的健立和完善。这一次又将启动全国性安全生产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吧。再有一个效果,那就是把瞒报这种官场潜规则抬到了台面上,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了官员瞒报对人民生命财产生活安全的重大威胁。 说孟学农方法极端,是他不惜丢掉自己显赫高官位置的方法来揭露官场痼疾。孟学农为了揭露瞒报,应该说是殚精竭力了。他初到山西就揭露出“黑媒窑”事件。那也是瞒报呀。但他没有因此丢官。孟省长没有停步不前,而是继续努力。终于出了溃坝事件。 而“黑煤窑”事件,应该说并没有推进对瞒报制度上的完善。所以孟省长又揭出了溃坝事件。
对重大安全事故谎报、瞒报,其危害显而易见。它损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它干扰和破坏了国家政府的各项管理活动,使公共信息严重失真、变形或者扭曲,妨害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它破坏了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助长了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歪风……但是一个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弥天大谎”是怎样编织的;更想知道,是谁是什么原因让瞒报者这样胆大妄为、铤而走险?
为什么要瞒报事故?原因很明白:瞒报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利益机制。行政责任人想逃避和减轻责任,害怕丢掉官帽甚至刑罚加身。我想,当事人选择瞒报,也是经过成本和收益比较的。正是因为以前多次事故都被“大事化小”,瞒报一再成为瞒报者的通行证,他们才会鼓起瞒报的勇气。
古今中外,官员只要是有心追求“政绩”的,大事小事都热衷谎报瞒报。在谎报瞒报成风的地方,说谎是机智,口气是力气。至于如何能让谎报瞒报“合乎情理”,不少官员无师自通。谎报瞒报的成功,往往是因为“君子”的懒惰,是由于听汇报的“君子”轻信不疑,对那些看起来“合乎情理”的谎报瞒报从不产生一个问号。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一有事故发生,总有人使尽浑身解数封杀记者的采访;对事故中的不幸遇难者,有关部门也会千方百计让他“活”下去。在有些官员看来,谁死于事故且充当了事故等级的基数,谁就死得“不合时宜”,于是,是“死”是“活”,就必须根据他们的需要重新来一番捏弄。
从事故降到13年最低点我们可以看到,潜规则正在取代规则,形成瞒报充斥的现象。
恶意瞒报事故的行为,在本质上是对生命的蔑视,尤其是当这种隐瞒的目的,只是围绕着少数人的私利,就更是一种罪恶。对这种行为不论是从道义上,还是法律上都应予以严厉谴责和惩罚。
- 上一篇: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的区别
- 下一篇:事故隐患和安全隐患的区别
地址;http://www.cworksafety.com/xwzt/103078/112560.html
老师您是怎样理解这个讲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