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其实是一种态度
这几天在整理某县报上来的申请援建学校的材料。到现在已经开始愤怒了:首先是申请援助的明细实际相加总数和表格上的总数不符,沟通之后,对方重新发给我一个表格,将其中部分明细的单价稍作改动使其和总数相符合;我按照程序向对方索要三家不同建筑单位对同一工程的报价,对方很快传真来三份报价,同一工程的报价居然单价完全一样,不同的是每一项明细的数量,而且从字迹判断,三份报价单似乎出自一个人之手;相比上两个问题,材料中的错别字我已经觉得不重要了。也许有人会觉得我较真,但是这些文件都是出自县级政府部门,而且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同时报送了市级、省级政府部门。
我对这种态度和做法非常恼火,几近无语,近600万的项目申请竟然如此敷衍了事。我觉得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如果疲于应付和撒谎就让人无法接受了。其实踏踏实实去询价和坐在办公室自己糊弄一个报价花费的精力应该差不多,而且糊弄的东西终归会有一些破绽。弄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做事。
经常会与一些号称“贫困”、请求外援的政府部门打交道,但总有一些人令我无奈和失望。这些人在讲贫穷原因的时候会如数家珍,头头是道,后来我感叹做事的态度也应该算作重要原因。一群作假、浮夸、轻率的官员肯定不可能致富一方。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起党的前总书记提出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要求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公仆”身上太艰难了。
应该承认,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我们都变得浮躁不实。在快节奏的环境中,人们习惯了狂轰滥炸的网络信息,已经不再能静下心品读优美的文章;越来越多的人拿着遥控器一遍一遍挑选电视节目,在时间打发掉之后却不知道自己究竟看了什么;还有另外一些人和那些政府官员一样,似乎见过很大的世面,什么事情都“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敷衍塞责,逼一步走一步,没有人监工似的盯着就不会踏实认真;……更有甚者,数量非常可观的这样的人在不断高升、得志。
说实话,有的时候我忧心忡忡,当然也许是杞人忧天。茶歇的时候和同事聊到唐僧与女儿国国王之间的感情,在怀念那个年代的人们对爱情、婚姻、家庭和他人负责的同时,更感叹“责任”在当今似乎已经过时和落伍,自由、时尚与“责任”无丝毫关系,承诺重千金已经很少被人提及。因此,呼唤诚信一度被国人热议和提及。很难想象,一个谎言满天飞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回过头来还是说能力。记得曾经有一位友人告诉我,能力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心和态度才是首位的。是的,一个人能力缺乏可以通过学习弥补。而一旦态度出了问题,再大的能力也无济于事。昨天网上曾经爆出“贵阳客运段英文翻译错误离谱”的新闻,“贵阳”这一地名居然被翻译成“The expensive sun”,再加上相关负责人的牵强解释,真让人“叹为观止”。我不知道该如何评论,但我想态度稍凡认真一点是应该不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