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是到《劳动保护》上班第一天,参加入职培训,感觉还不错。
11月27日早上主任安排我跟着她做“特别关注”和“人物”,不知道是否能做好,o(∩_∩)o...,需要努力!
11月28日:经过两天的接触和初步了解,没想到这还是一个非常广的领域,居然会有这么多投稿和读者来信,孤陋寡闻了,汗颜!
……
一直没有更新,嘿嘿
每天基本上是看稿件,熟悉杂志各个栏目的情况,尤其是本刊特稿、人物,还有它山之石。还有就是上网看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新闻、消息,了解与专业有关的知识信息;
结合实际学习编辑工作的一些细节;
林主任指导我:做事情要主动,善于发现,积极;专业上面要摸清杂志的出版规律,进而确定选题等
袁主任告诉我:看稿件要找亮点,联系作者就亮点发挥,谢谢点拨!o(∩_∩)o...发挥一下,就是编辑是主导,不能被稿件牵着鼻子走,而应该是主动引导作者撰写稿件
参加了两个会议,都在西郊宾馆:第一个是“部分甲级资质安全评价机构工作座谈会暨颁证仪式”,规模较小,只是看和听,会议完饭都没讨到吃,回家堵车在路上用了2个半小时;第二个会议是“全国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总结表彰大会”,杂志社是承办单位,我没具体的事情,就是见缝插针打杂,又吃了两顿自助餐,种类少了一点,(*^__^*) 嘻嘻……
第一次因为工作需要看党的宣传教育片《复兴之路》,学习十七大,以前看过,是因为个人兴趣;
开发部的MM说我并没有“每天更新”,虚心接受批评,自我检讨
小宁指导我,针对个人专访的问题一定要具体,不要泛泛而论,大而空:比如采访丁辉,他是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的常务理事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所以采访问题要围绕这两个社会身份展开,如职业健康协会的职能,研究院的研究领域等等;这种采访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宣传广告,所以需要小而且具体;当然问题还可以是他著作里面阐述不够详细的地方;另外,这些人经常接受采访,还要注意我们的采访与其他媒体不能重合;
林主任说,如何在一堆稿件中选择符合杂志需要的稿件是做编辑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做杂志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要想到我们的读者:读者希望看到什么内容?什么样的选题是对读者有用的?这样才能针对性做好杂志;
在林主任的指导下写采访丁辉的提纲,一开始不知道如何着手,写了几个非常非常的宏观和大的问题,“都可以出本书来回答这几个问题”。在主任的帮助下,不断完善,问题具体化,能够体现被采访人的特点和个性;
拜访陈光司长,简单的和陈司长说了几句话。林主任告诉我,这些人都是资源,有机会见过面之后要经常联系,为自己今后的工作积累资源。主任举了张沉的例子告诉我,做记者,笔勤,腿勤,嘴不仅要勤还要甜,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在最快的时间里面约到需要的稿件。善于利用参加会议、拜访等机会积累;
杂志社开年终总结会,听了社长和副社长一年来的工作汇报,感慨颇多。编辑部开年终总结会,听各位前辈讲述他们一年来的工作,望尘莫及,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这两天参与一期出刊的后期工作,收获很多:首先是编辑其实是非常有成就的一个工作,尤其是你在好几万字中间找出了几个错别字、修改了几个语法等错误之后感觉更为明显;编辑是一个体力活,需要仔细、认真、耐心;编辑是一个要求综合性知识丰富的工作,文章编辑要善于发现常识性和专业知识性错误……和小宁同志这几天的合作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工作花絮:1.校对目录的时候,小宁突然间停顿了一下,我问“停电了?”他答“暂停一下!”2.有一会儿我边上网边看稿,恰逢小宁同志进门的时候我正好从电脑转移至稿件,小宁曰“我成监工了”3.在等待新稿间隙,我征求意见状问小宁“我可以休息一会儿不?”小宁说“我成包工头了,从林老师手里把活包过来,再转包给你……”不到一天,就让自己从监工到包工头了。
原稿《劳动合同法 走进亿万劳动者》,主任在校对的时候发现标题用词错误,“走进”跟“家庭”、“心中”搭配,需要换一个词,最后决定换成“走近”,尽管在时间上仍然不够完美,因为《劳动合同法》马上实施,但是相比其他的这个词还是最好的:表现立场很温和但是又倾向于劳动者。备选的几个题目是:“劳动合同法 牵手亿万劳动者”,“劳动合同法 在博弈中起航”,“劳动合同法 保护亿万劳动者”……从这一小的事情也可以看出编辑工作是需要非常细心和严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