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杂谈:到哪里寻找创作的冲动?
到哪里寻找创作的冲动?
——与abc9876网友交流小说创作通信之二
八十年代初,我曾聆听老作家讲课,他们讲得最多的是创作冲动。似乎每个作者,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冲动,倘若没有,怕是很难写成小说了。尽管,我是个笨人,但也这方面的神经,有些小说的诞生,与某种冲动是分不开的。我仍迷恋创作的“冲动”。在我看来,没有创作冲动,很难激发写作兴趣。这种冲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外界的刺激与影响,产生一种一种创作欲望。可以这样说,我的小说离不开创作的“冲动”。比如,我创作的小说《二爹》,发在《中国煤炭报》上。后来,有的网友叫我写续集。怎么写,随随便便地写,恐怕是写不成的。或许我年岁大,听到的故事也多。有个老矿工,他哥哥在井下牺牲了,他接哥哥的班,仍到井下当采掘工人。甚至跟他嫂子结合了。如果单写二爹与嫂子结合,就没什么意义了。尽管井下仍有事故发生,但他们不惧怕,将自己生死置于度外,前仆后继,为煤炭事业献终生。难道这样的人物不值得塑造吗?心海里泛起朵朵浪花,这便是小说的雏形吧!如果没有这种冲动,怕是燃烧不起创作火焰。换句话说,要塑造某个人物,对他(她)不喜爱,肯定是写不成的。我想每个作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吧!那么,这种冲动,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胎带来的,而是置身于火热的生活。生活累积越多,对事物的理解就越深刻,越会引起创作冲动,这是创作的前提。事实上,哪个人都能产生冲动,关键是引起不引起重视。比如,曲波的《林海雪原》,还有,杨沫的《青春之歌》,之所以能写成传世之作,我认为也是冲动所致。小说有他们的影子,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追求,他们的理想,通过对杨子荣、林道静的塑造,使平凡的人物理想化了,读者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和力量。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中国,创作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人人都拿起笔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塑造理想的人物。那么冲动如何而来呢?其一,从生活中要冲动,千万百计创造冲动。生活不会自动送给你冲动,要创造条件,主动寻觅,获取冲动。其二,善于运用想象与联想的方法,制造冲动,变静为动,像原子能裂变一样,五彩斑斓,产生目不暇接的画面。其三,善于寻找兴奋点。如果你是麻木不仁的人,那就很难获得冲动,只有感情充沛的人,对生活热爱的人,才会产生冲动。其四学会对“冲动”的比较、分析,获取能够构成小说的冲动。其五,冲动既可产生好的立意,也能演变成形象。这些都建立生活的基础之上。其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想象,善于联想,从其它艺术要冲动。比如绘画、音乐、剧目等等,激活你五官,触动你神经,打开想象的空间。
我觉得,有了冲动,挖掘创作的源泉,作品才会像奔流不息的河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写不完的东西。我在种种冲动之中,获取创作信息,汲取创作力量。看看,我又写了一堆杂七杂八的文字,同你交流,是否把创作冲动阐述得清楚,请网友评说!(写于2009.10.1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