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石 > 文章列表
散文:正在消逝的亲笔信(转帖) (浏览次数:2425)
发表于2014-11-24 7:11:00
正在消逝的亲笔书信
http://www.workercn.cn2014-11-24 06:05:5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整理旧物,翻出积累数十年的那一扎扎书信,大部分纸张已经泛黄,有的已经“弱不禁风”,但那上面的文字依然亲切,字里行间记录的信息,甚至那些纸和字本身,都能勾起我许多思绪、回忆。我不禁自问:有多久没有亲自动笔写信了?至少是从学会在电脑上敲字开始吧,书信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曾几何时,写信是人们传递感情,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犹记得插队时节,身处穷乡僻壤,与亲友通信几乎成为我与外面的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也是艰辛、单调的插队生活的一大乐趣。缺少纸张,便充分利用所有可以用来写信的“边角余料”,连信封都是翻过来再次使用,那里面寄托了多少我的思绪……

  用笔写信的习惯我保持了几十年,直到电话、电脑普及才逐渐放弃,但新年贺卡,是一定要手写的——为了一份真诚与尊重。

  如今科技发达,互联网、移动电话普及,“伊妹儿”、手机、微信成了人们日常交往、互通信息的主要手段。每天,数以亿计的手指跳跃,联络频频,确实方便、快捷,还有多少人能够想起写封信呢?况且,时尚、另类的网络语言已经异化了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年青一代的汉语水平。如今还有多少人能够提笔写一封像样的家书?又有多少人懂得中国书信的丰富内涵?

  公事可以不论,朋友之间也可以因为“进化”而使用网络,那么,家书呢?还知道怎么写吗?记得前些年某高校曾给新生布置了一道“亲情作业”:每月给家里写一封家书。这样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竟然难倒了不少大学生。有的不知道“和父母有什么话好说”,有的不清楚家书该怎样写,也有的“完成了作业”,但“如果学校不监督检查,约九成学生不打算坚持写下去”……还曾有报道说,一位家长拒收上大学的儿子发回的“伊妹儿”,坚持要儿子亲笔手书。是家长守旧、顽固吗?或许,家长需要的是孩子手书的那份真情。

  “家书抵万金”,“伊妹儿”显得过于冷峻了。

  随着手写书信的消逝,许多旧时信札已经成为“文物”,据说有人已经专门收藏。如果真有一天人们都不再用笔写信,手书就彻底成为“文物”了。

  现代通讯方式普及,男女老幼充分享用,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到了只会敲键盘、点鼠标的地步,以致提“笔”忘字或连基本的文字格式都不懂了,能说是社会的进步吗?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培育成人,孩子远走高飞,连亲笔家书都懒得写一封,让父母作何感想?孩子的孩子,一代一代这样“传承”下去,亲子之情就只能靠那冷峻的电子邮件维系么?

  有人说,外国人不是比我们更早也更广泛地使用打字机、使用网络吗?他们岂不是更“冷峻”?然而,你可知道,在国外,无论私信、公函,亲笔签名才是郑重其事的,是比我们常用的公章更有效,也更有信用的证明,为什么?因为它更真实,更有人情味。

  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维系,是需要情感因素的。如果连亲情都淡漠了,又何来与他人建立友谊,交流情感?职场中,常听到有关年轻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待人冷漠的指摘。这是一种人格的缺陷,也是职业素质的欠缺,不能不引起重视。要改善这种局面,需要从学生时代就注意情商的培养,亲笔书信应该是途径之一。

  呼吁更多的人拿起笔来写封信吧,别让亲笔书信在e时代消失。(行者)

楼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进行回复或者发起新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