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石 > 文章列表
散文:何处是故乡(转载) (浏览次数:714)
发表于2012-3-21 5:55:00
赵昂http://www.workercn.cn2012/3/19 08:2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阿德是我旧时的好友,因为当时他喜欢一个“德”字开头的球星,张口闭口皆是其“丰功伟绩”,于是自然被我们唤作“阿德”。

  阿德虽说小时候也是和大家一起玩大的,但与我们大伙儿都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是他的口音。北京话看似好学,其实不然,一个儿化音发出来,大家会心一笑,就知道你是否生长于此。倘若“东便门”没加儿音,至多算说得不地道,若是“安定门”加了儿音,那就贻笑大方了。阿德与我们的区别就在这里,他说得一口南方味道的普通话。

  据说,阿德家里讲三种语言,爷爷奶奶之间讲南方老家的方言,爷爷与父亲之间讲上海话,他自己和父母之间讲普通话,三种语言随时互换,催生了他不错的语言天赋。当时很流行看VCD,路边摊贩兜售的光盘大多尚未配音成普通话,我们便鼓动阿德帮忙翻译。听他添油加醋的翻译,也成了我们童年时的一项乐事。

  其实,阿德的口音背后,有着一大串他自己都讲不清楚的故事,那些故事既简单又复杂。我听他断断续续说过一次,可当时年纪太小,还是没听懂,只觉得在一个大时代里,一个家庭的命运,往往就像浮萍一样,随潮水起落。我唯一有印象的是,他告诉我,他的奶奶每天都喜欢靠在高高的被子上,讲一些老家的事情,说老家县城里有一个城门楼子,他家就在城门楼子不远处,是在一个二层小木楼中的一间。他的奶奶病重之后,老家居然来了不少几十年未曾谋面的亲戚,满满地站了半个客厅。他们说,老太太要叶落归根,他们可以把老太太带回老家去,可老太太死活不肯,说自己在北方几十年了,南方湿热已不适应,北京就是自己的埋骨所在。老家人在京吃喝几日后,怏怏离去,临行时想送老太太一个金戒指,算是补上几十年未尽孝道,老太太说什么也不收。

  后来,一天上课时,老师突然把阿德叫了出去,说他家里有事。我们羡慕地看着阿德,觉得他可以免去半天的听课之苦,可阿德却似乎知道了什么,心事重重地迈向了停在校门口的汽车……

  阿德说,奶奶弥留时,说的都是老家的话,全家人只有她一手带大的阿德能勉强听懂。阿德还说,奶奶不多的遗物里,有一本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老旧地图册,某一个县城的位置,被深深地画上了一个圆圈,那就是他奶奶口中提过无数次的地方。老太太本不识字,平时娱乐基本就是靠从收音机里听评书,这个圈圈,不知是她何时请人画上的。老太太临终时候,交代阿德,让他回老家看一次……

  后来,毕业了,大家分道扬镳,虽留了电话号码,但数次搬家,电话本早已不知所踪。

  多年以后,一次偶然的聚会,我又碰上了阿德。他的儿化音早已听不出与我们的异同,唯有问起他之后是否回过老家时,却黯然神伤。他说,自己明白,现在的老家,绝不像奶奶在病床上喃喃诉说的那样,有一个古旧的城门,有二层的小木楼。那个未曾谋面的地名,至多只是户口本上的祖籍地而已。所以,几次出差路过那里,自己都避而不入,生怕碰碎了孩提时的遥想。

  他说,倘若日后有了孩子,这些故事他会烂在肚子里,不会告诉孩子。“谁都无法重复过去,你儿时的回忆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故乡。”

楼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进行回复或者发起新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