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习题(16)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习题(16)
一、某锰业有限公司人员中毒事故分析
1.情景描述
某锰业有限公司共有球磨、化合、电解三个生产车间。主要工艺流程为:球磨粉料→化合制液→压滤(过滤)→净化→电解。首先,锰矿石经两级破碎和球磨,形成锰矿粉。其次,将化合罐中打入阳极液(主要成分为硫酸、硫酸铵和二价锰离子),在搅拌状态下加入浓硫酸,然后加入锰矿粉,再次补加浓硫酸(所有物料加入化合罐后进行化学反应),进行浸取反应十余小时。达到浸取终点时,再加入氢氧化钠和氨水进行中和,然后加入双氧水除铁,再加入福美钠(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除去其他重金属。化验合格后进行压滤(过滤)、净化、电解,最后烘干剥离后为电解金属锰成品。
某日凌晨,该公司化合车间操作工李某对化合罐进行补充硫酸作业,没有及时关闭硫酸管道阀门,造成过量硫酸进入化合罐,过量的硫酸与锰矿粉中的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剧烈反应,生产大量的硫化氢伴随硫酸与阳极液从加料口溢出。处于下风向约
2.案例说明
本案例包含或涉及下列内容:
(1)该起事故原因分析(包括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管理、组织指挥与职责分工、培训、演练、响应、保障措施等。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检测分析。
(4)有毒物质(特别是高毒物质)的检测与报警。
(5)有毒物质(特别是高毒物质)的工程控制与个体防护措施。
(6)法律法规对各类人员的安全培训与安全资格要求。
3.关键知识点及依据
(1)《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组织指挥与职责分工、培训、演练、响应、保障措施。
(2)《安全生产法》与《职业病防治法》中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职业危害评价及安全措施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内容。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对有毒作业场所布局、危害因素的检测、监测与报警、通风、警示标识的要求。
(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对有毒作业人员个体防护用品配备要求。
4.注意事项
(1)避免有毒作业布局不合理导致的危害范围扩大。
(2)有毒作业的密闭化、自动化。
(3)个体防护用品的正确配备、放置地点。
二、某大型钢木家具生产企业爆燃事故分析
1.情景描述
某大型钢木家具生产企业有金属件加工车间、木型材加工车间、喷漆车间、打磨抛光车间、组装包装车间、机械维修车间和锅炉房、配电室等生产动力辅助设施。
其金属件加工车间的生产过程由金属材料加工、焊接、装配等工序组成;木型材加工车间的生产过程包括木材烘干、木型材加工。喷漆、打磨抛光、组装、各种材料运输和装卸、调试等。主要机械包括:5吨桥吊1台、2吨轮式起重3台、叉车5辆、电瓶车5辆,还有电刨、电钻、电锯等机械。
木型材加工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全部采用反吹布袋净化除尘器,以满足车间内职业卫生和外界环境保护的要求。直径
2.案例说明
本案例包含或涉及下列内容:
(1)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
(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重大危险源辨识。
(4)生产型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5)企业生产场所合理布局。
(6)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7)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8)事故上报时间和流程。
(9)工亡赔偿和工伤保险规定。
(10)应急体系的建立和演练。
3.关键知识点及依据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价及安全措施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内容。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分级的有关标准。
(2)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的种类及安全管理要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
(3)对工作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4)工作场所机械安全技术要求。《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5226.1—2008)。
(5)事故报告的要求和统计口径。职工伤亡事故统计规定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6)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7)发生伤亡事故的赔偿标准。《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亡人员的赔付标准和企业工伤保险的缴纳。
(8)企业应急体系的建立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和《安全生产法》相关条款,《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4.注意事项
(1)化学性爆炸和物理性爆炸。
(2)桥吊、起重设备、叉车、电瓶车均属于特种设备。
(3)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问题。
(4)应特别关注工作场所合理布局和粉尘作业场所火灾预防的问题。
三、某公司员工化学物质中毒事件分析
1.情景描述
某独资有限公司接连出现含苯化学物质及汽油中毒者,中毒者都是在该公司生产流水线进行手工刷胶的操作工。现场检查结果如下:
车间长
车间内有硫化罐、烘干厢、热烤板等热源,门口上方有一个
企业为追求利益,不按要求使用溶剂汽油,改用价格较低、毒性较高的燃料汽油作为橡胶溶剂,使得配置的胶浆中含苯化合物质含量较高。
经现场检测:车间空气中苯和汽油浓度分别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倍以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苯为6mg/m3,溶剂汽油300mg/m3)
所有容器均敞口放置,以便取用。
操作工人没有使用防护用品。
该企业共有大卡车2台,叉车3台,用于运输和装卸货物。
企业员工大多是周边村落家庭妇女,打工补贴家用,无统一着装。
2.案例说明
本案例包含或涉及下列内容:
(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高温、有毒物质;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表8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接触时间率 |
体力劳动强度 | |||
I |
II |
III |
IV | |
100% |
30 |
28 |
26 |
25 |
75% |
31 |
29 |
28 |
26 |
50% |
32 |
30 |
29 |
28 |
25% |
33 |
32 |
31 |
30 |
(2)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2009年《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物的因素:爆炸品、易燃液体、有毒物品。
(3)作业场所环境卫生标准。
(4)特种作业和特种车辆。
(5)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发放。
(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3.关键知识点及依据
(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2)职业病种类。《职业病目录》。
(3)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企业的要求。《职业病防治法》。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第十三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四)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二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要求。《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5)特种场所工作时间和环境要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4.注意事项
(1)特种车辆和特种作业人员。
(2)应熟练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3)需特别关注作业场所环境要求和接触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