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娘家(原创散文)
若说北票矿区工会,是我们文学爱好者的娘家,这话并不夸大其辞,俺是有根有据的。
我曾采过煤,也干过掘进,算是矿工出身吧!说实在的,我不是写小说的料,只因酷爱文学,没事乱涂鸦。那时候,我就想,我们这些走窑汉,何时能自己塑造自己,将作品打出去,走出北票,飞到“天涯海角”,这是我久存心底的文学梦。
80年代初,我在《北票矿工报》做记者,有一批走窑汉文友,他们曾在该报的副刊上,发表了很多作品。我很想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个“北票矿区文学创作研究会”。当时,跟矿区工会副主席程义贤说了我的想法,他感到建议很好,后经过矿区工会研究决定,将这个“文研会”纳入群众团体管理。每年列支3000元,作为该会的活动经费。应该说,在那个年代,这笔钱是够多的了。我们用这笔钱奖励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的会员,刺激会员们写作积极性。我们每月都有“评稿会”,专门找作品毛病,不断提高素质。有的崭露头角,并在省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和诗歌了。我作为“文研会”秘书长,自然然是喜上眉梢了。程义贤副主席看到我们收获了成果,就鼓励我们说,谁在《工人日报》、《中国煤炭报》发表作品,就加倍奖励谁,因为你们为煤矿争了光。说实在的,那年月,我们煤矿很封闭,别说在国家级发表文学作品,连本地的市报都很少见到。我就想,不争(蒸)馒头,争(蒸)口气,非把会员们的积极性调动出来,写身边的事,为采掘工人著说立说。当时,煤矿很注重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我们以“文研会”名义,组织九名会员,集中采写了8个先进人物,结集了报告文学集《亮点》,局长还为本书写了序,在矿区引起很大的反响。接着,我们在《矿山情》等四本报告文学集撰写10篇报告文学,为瓦斯专家刘玄恭等10名劳动模范树碑立传。
1988年工人日报开办了“第三届全国职工文学创作文学函授讲座”。我们“文研会”有12名成员报名参加。工会出资,经过一年函授学习,有3名会员的作品上了函授内刊。其中我的小说《新衣裳 旧衣裳》,首次在《工人日报》百花副刊上发表,并配发了评论。函授班结束时,我们北票煤矿获得“优秀组织奖”,这是全国煤炭企业唯一获奖的单位。有个会员获得了优秀学员奖。矿区工会为鼓励我们写好作品,破例叫我们去烟台开会。或许,经过了系统学习,我们“文研会”成员进步很大,文学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有的在《工人日报》发表小说、诗歌。在《中国煤炭报》时常露脸。为矿区培养一批文学骨干。每每回忆那段往事,心海里涌起了感恩的波涛,是工会给我们展示才华的平台。
我们“文研会”有了知名度。矿区工会更加重视我们,给我们创作提供了各种方便。比如,周爱民是采煤队的,他采写报告文学《祖国,为你燃烧的人》,工会就给他请创作假。或许我们“文研会”日益发展壮大,出成绩,也出人才。特意把笔会安排到了兴城,非但报销路费,而且还给工钱。笔会成果全部发表在《北票矿工报》副刊上,其中我的散文《夜海琴声》,参加辽宁职工征文,并获得了三等奖。更使我非常难忘的是,有些会员长期生活在基层,那个年月,常有北京演出团体来北票矿区,那可是一票难求,在这种情况下,矿区工会专门给我们票,叫我们观看,每每想到这些,我打心眼里感谢北票矿区工会。
应该说,从“文研会”放飞了很多作者。我是其中之一,近些年,我在小说创作上,颇有收获,但我仍然坚持塑造窑哥们形象,并以“安全文学”为主。每每想起自己的成长过程,自然想起我的娘家——北票矿区工会,是她给了我创作条件,那是我文学起飞的发翔地。近些年,我几次梦到我的娘家——北票矿区工会,梦到了“文研会”,我们坐在一起,喝着大酒,侃着文学,那是件很惬意的事情!尽管我从岗位退了下来,我仍坚持做走窑汉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