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国家能源局网站获悉,国家能源局对BP公司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深为重视,特意在能源局网站发文,题为《从美墨西哥湾平台事故中吸取的教训》。
该文认为,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量原油泄漏,对墨西哥湾沿岸的生态、环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BP和美国政府虽采取大量堵漏、清漏措施,但至今未得到有效遏制,具体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之中。此次原油泄漏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污染海洋灾难,预计灾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40亿美元,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将造成沉重打击。
文章指出, 近年,随着海上常规油气田发现的逐渐减少,新发现油田的规模总体呈变小趋势,新增储量多来自深水等开采难度更大的地区。据《世界深水报告》资料,未来44%的油气储量来自深水,作业深度达到2500米、3000米甚至更深。随着全球定位系统和无人水下设备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石油浮动钻井机可深入水下3000多米进行钻探,并可实现远程实时遥控操作。科技技术的提高,确实使深水油气田的商业开采成为可能;但是,另一方面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其所发生的事故将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可能产生的严重影响。
墨西哥湾事故使我们警醒,尤其要从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在我国海域发生。
(一)警惕和认识深海钻探的高风险性。深水开发的高难度和高风险性,并不会随着技术的更新而消退。虽然,现在深水钻探技术已成熟,但即使万分之一的事故概率,受深水地质条件的限制,以人为的力量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二)忽视生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环保风险。发生此次事故的英国石油公司(BP)堪称世界一流的国际石油公司,在深水钻探领域拥有多项领先技术。可恰恰就是这样实力雄厚的石油巨头,却成为此次事故的主角。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发生漏油的可能性,对突发事件准备不足,没有做好应急解决预案。事故发生后,出于对本公司实力的过度自信,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也未与有关各方紧密协调、配合,延误了堵漏的最佳时机,最终要为此次事故付出高额代价。
(三)切勿忽视与政府及相关各方在事故发生后的协调工作。在事故发生后,应与政府有关部门及合作方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抗救,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文章提出,对防范措施的要多加思考:
1、深海开采需切实做好环境风险评价,提高对潜在环境风险认识,加强平台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并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发生。
2、制定生产设施、设备定期自检、自查机制。对钻井、完井、固井作业的井控设备需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防止井喷的程序和设备需定期进行全面评估,排除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3、明确各工作界面的合同关系,落实责任义务。平台业主需与平台建设方、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等有关各方明确安全、保险的责任与义务。定期对合同进行查缺补漏,避免事故发生后上演相关各方“推卸责任、推诿扯皮”的闹剧。
4、需对平台倾覆、平台爆炸等“小概率、大影响”的重大事故制订抢险和防污染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模拟演练。
5、需对深水潜水装备研发、深水事故救援技术、深水事故解决方案等作为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并与世界领先的石油公司进行交流与合作,尽快形成国际通行的有效解决措施。
|